大庆:维修班不再四处“救火”

18.10.2014  13:16

  核心提示:采油六厂打破常规,建立实施管道维护专业化外委管理模式,日均补漏由原来每天4次提高到目前的9次,少影响产量3300吨,预计年综合创效1000多万元,并且减员率达60%,节省的人力充实到生产前线,“”出了长垣老区专业化管理的新路。

  油田开发时间越长,管线穿孔现象就越频繁,对专业人员的素质技能要求就会越高。传统打法,让维修班每天四处“救火”。但这样一来,维修班成了“救火班”,疲于奔命,正常的设备维修保养工作都顾不过来。

  如何探索管理新路,最大限度地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油田各采油单位都在积极探索。在这一方面,采油六厂走在了前面。“让专业人员干专业活儿,让生产队伍专心保生产”。他们打破常规,建立实施管道维护专业化外委管理模式,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

  以前,采油六厂采油三矿有11个采油队,每个采油队设有1个维修班,另有矿里单独成立的3个维修班,共有14套补漏人马。这些维修班每班有三四个人负责所在采油队的管线穿孔、补漏工作,以及所有机采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近几年,由于管线使用时间较长,三矿地区穿孔严重。2013年以来,记录数据显示,该地区油水井和注聚管线累计出现穿孔2263次,平均每天出现6.2次,最多时一天出现17次。

  穿孔、补漏占据了维修班工作时间的2/3,正常机采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受到影响。仅以采油307队为例,这个采油队有员工70余人,管着200余口井,维修班仅有的三四个人连每天的穿孔、补漏工作都做不完,更别提做正常的机采设备维修和保养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维修班员工的普遍年龄均在48周岁以上,未来几年,将有一半人数的维修工退休,这样就很难保证维修工作正常运行。

  “维修班被我们称为‘救火班’,哪里有事就去哪儿,专业性极强,未来几年可能会人员断档,后续人才接替不上来。”采油三矿生产办主任刘君说。

  为了将维修班从每天疲于奔命中“解放”出来,采油六厂决定开展埋地管道外委专业化维修试点工作。

  从精心挑选试点单位,到测算工作量、制定规划,优选内部队伍,采油六厂将实际情况摸清吃透,将第三油矿和试验大队管理的198座站间、3794口油水井的管线维修任务,承包给创业集团腾飞六处专业维修队伍,并制定了《埋地管道穿孔专业维修实施办法》,明确业务流程及标准。呈报、接收、处理、施工、质量、配合、清场等工作,每一个流程他们都不放过。

  实施埋地管道外委专业化维修以后,一体化、专业化优势凸显,效增质升效果带来多重惊喜。

  第一重惊喜是提高了劳动减员率。采油三矿全矿从维修补漏中节省46人,减员率达60%,节省的人力充实到生产前线,减少了1052人次的维修劳务。

  第二重惊喜是维修效率大幅度提高。专业化施工每天早6点半开始直到完成当天任务为止,保证油漏随时漏随时补,水漏不超过24小时。一个班组仅用一套设备,4至5人,最高日补漏9井次。

  第三重惊喜是综合成本投入有效降低。从表面上看,增加了800万元的外委施工费用,但却有着显性和隐性回报账可算。仅设备和材料消耗年可节约300多万元,转移劳动力节约薪酬支出400多万元,减少二次穿孔可节约资金160万元。

  第四重惊喜是产量贡献率提高。油井补漏时间由原来平均24小时缩短到8小时,提前了16小时投产。仅两个月时间,三矿油漏穿孔37次,全年预计穿孔约177次,全年多出油531吨。初步预计,年综合创效1796.3万元。

  第五重惊喜是有利于油田整体成本控制。新办法既能解放采油厂生产力,又能为关联单位提供新的创效点。腾飞六处年新增800万元的产值,补充了因产能项目减少造成的利润下滑,平衡了季节性工作量,有利于做专服务保障单元。

  多重效果,多重惊喜,采油六厂积极探索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出了长垣老区专业化管理的新路。 (编辑:刘洋)

   
王文涛:构建具有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品牌
  原标题:王文涛主持召开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第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张庆伟王文涛在哈拜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
  16日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原标题:省委召开常委会会议 张庆伟主持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