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传承正能量春风化雨代代传——记全国首届“国医大师”张琪(下)

23.03.2017  22:48

黑龙江日报记者 车轮 )身教重于言教,张琪的正直善良、谦虚谨慎、克勤克俭、严格自律,在四世同堂41口人的大家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几十年如一日,“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良好的家风春风化雨般影响着张家三代人,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医风医德,更是一个家庭的精神血脉。

正直善良潜移默化影响家庭几代人

张琪不但继承和发展了前贤精湛的医术,同时也秉承了中华民族仁爱、纯良的治家之风,形成了张家独有的家教家风。五女儿张佩青自豪地将张家家风进行了总结,“正直善良——张家做人的品行,学有所长——张家立业的根本,互敬互爱——张家世代的传统。

我父亲为人忠厚坦诚、与人为善、谦恭和蔼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我们张家几代人,家庭成员都以正直善良的品行做人做事。”张佩青说,张琪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待人接物总是语气平和、和蔼可亲、遇事不怒,遇到不同意见,他也会耐心倾听,他常说“做人德为先”。“从我们年幼时起,常会看到一些素不相识的患者登门求诊,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诊治。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在我省就已经很有名气,这么多年过去,他成为‘首届国医大师’,早已全国知名。但他仍然那样谦恭和蔼、乐于助人。”张佩青至今记忆犹新。

大约四年前,省中医药科学院一位老职工患病,高热不退。在某西医院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均不见效,衰弱到不能起床,病情危重。张琪得知后,不顾自己九十岁高龄,亲自到这位老同事床前诊脉处方,使她很快转危为安,其家属感动不已。“对待患者也是如此,无论是追到诊室的、挡在路上的、电话咨询的、闯进家里的,他都尽力接待,把‘患者看病不容易,能为他们解决点痛苦,累点是应该的’挂在嘴边,他心里高兴着呢。”张佩青说。

张琪的七个子女都抓住机会上学读书,并以父亲为楷模,刻苦学习,都以不同的形式完成了大学教育。有从医的、当记者的,也有搞教育的、从事金融会计及管理的,虽然专业不同,但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担当一定的领导职务,独当一面。不仅如此,第三代孙辈9人中,有博士后1人,博士3人,硕士3人,他们都学有所成,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崭露头角。

张家是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孝敬父母长辈、友爱兄弟姐妹是张家的世代传统。“我母亲1944年随父亲到哈尔滨俺家后,为支持父亲学医和从医,母亲承担了全部家务,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从母亲身上我们也学到了很多。”张佩青告诉记者,他们有个“幸福的老张家”微信群,包括每天互道问候,父母生日、节假日聚会安排,各家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等等,“这就是一个孝敬父母、沟通信息的平台,和睦而又温馨。”张佩青说。

身教胜于言教向着既定目标发奋努力

张琪的这些优良品质深深地影响和教育张家几代人,“我们无论从医、从教、从事管理等行业,都是秉承正直善良的家风去做人做事。”他的子女们如是说。张琪对子女教育身教胜于言教,他的从医之路告诉子女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发奋努力,就会成功在握。

张琪关心子女的学习却从不强求,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专业。大女儿张佩霞1964年高中毕业报考志愿时,张琪希望她报哈尔滨医科大学先学西医,而后再跟他学中医,“父亲是希望我致力于中西医结合的方向。”张佩霞说。可是张佩霞受多方面影响报考了理工科,学了自动控制专业,张琪虽然心里有遗憾,但还是全力支持女儿完成学业。后来张佩霞又阴差阳错地当上了《辽宁日报》的记者。对于张琪的遗憾,张佩霞安慰父亲道:“我虽然没当成‘名医’,却成为了一名高级记者,我可以给你写名医传记啊。”事实上,张佩霞也确实参与了《老树红梅又著花——张琪教授从医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纪念》的策划与资料收集;撰写了《中医临床家张琪》中的“医家小传”;还是3万余字《中华中医昆仑张琪》一书的主笔……

五女儿张佩青,身兼“女儿”和“学生”的身份,1983年她考取张琪的硕士研究生,1991年作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随父亲学习。她跟随张琪从事肾病临床科研30余年,时刻不忘父亲教诲,不断学习和进步。50岁时还考取了国家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如今为我省中医肾病专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研究生导师,我省优秀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佩青笑言:“我并没有因为‘女儿’的身份多得到些什么,父亲从不给我吃小灶,他说想学就要自己用功。”大学本科期间,父亲拿着那本《汤头歌诀白话解》给她划了200首常用的中医方剂,告诉她一定要记牢,“这可能是唯一父亲给我吃的小灶。”张佩青说。

张琪的外孙王海,目前任职于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他说,“姥爷95岁高龄,仍坚持不懈地学习,各种中医书籍、《中医杂志》、《新中医》等杂志一直摆在他的案头。记得有一次出门诊,有一例难治性白塞氏病,患者在国内多处医院治疗效果不佳,姥爷第一次治疗也觉得把握不大,仅为患者开了2周中药,特意嘱咐他吃吃试试,2周后再来一趟。姥爷回家后又查阅了不少古医籍和现代杂志,在第二次就诊时开方迥然不同,患者病情很快得到缓解。

姥爷还时常教导我们做人要‘全面’,不仅学问上要优秀,做人也要厚道、谦虚。”张琪的另一个外孙杨萌说,“我考上哈三中那年,有些小自满。姥爷看出来后,在送给我的集邮册上特别夹了张小纸条‘满招损,谦受益’,从此我再也不敢翘尾巴了。”杨萌现在是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平衡是福随和得康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

95岁高龄的张琪,身体硬朗,有着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早上6时起床,打太极拳,吃早饭,散步,看书看报,写书法……”老伴王桂珍对记者一一道来。

谈到养生,张琪认为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他说,“心情舒畅无忧无虑,胸中常需一团和气,对待家人和亲友同事和蔼可亲,遇事无烦恼。

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告诉人们要“食欲有节”,老先生的饮食习惯是日常不吃零食,不吸烟、不喝酒,按时进餐,不吃太饱。“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要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我素来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粗茶淡饭或者饥饿减轻体重都不可取。”张琪说,任何偏食、嗜食、贪食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不仅对胃肠消化系统有损,而且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也不均衡,长期下去必然有害健康,所以膳食均衡荤素搭配是合乎科学营养要求的,他在日常生活中恪守这个原则,任何想吃的东西也不多食,不想吃的食物也要吃一些,久而久之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同时,张琪认为经常坚持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会使人精力充沛体力增强,如慢跑、散步、游泳、迪斯克,各种球类,还有我国传统导引术流派很多,如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不单是练形体,而且锻炼精神,要求形神合一,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心身共炼,可以益寿延年。老先生每天坚持八段锦、三浴功,遇到风雨或风雪天就在室内练,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受益很大。“但必须持之以恒方能生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功效的。”老先生说。

老先生承认自己的记忆力减退,但思维和文笔仍不减当年。他说,精神平衡,身体平衡,饮食平衡,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在生活中,张琪是个俭朴随和的人,烟酒不沾,饭菜随意,从不进补,也不做专门的疗养。性格不急不火,很少见盛怒。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升不了官,发不了财,最大的爱好是看病。“在养生上不要有那么多禁忌,不要给自己设置那么多条条框框,保持精神愉快,乐观豁达,吃也吃得下,睡也睡得着,心平气和,顺其自然,焉能不健康长寿?”张琪最后总结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