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王拓文章

04.07.2018  09:31

          2018年7月4日,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王拓在《黑龙江日报》第3版理论版块发表文章,文章题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现全文转载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重要的论述证明了人的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起点与价值核心,关注人生活的现实世界,关注现实世界中“有个性的人”是马克思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主要标志。马克思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中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法的关系,进而从理论上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奠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目的、发展范围和发展过程等多个层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它既表现为人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变化性,又表现为人的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指每个人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来发展包括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等在内的一切合理需要,如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社会关系发展需要及自我实现需要,并把低层次需要当作满足高层次需要的前提。二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发展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普遍性发展和全面性发展,意味着个人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个人社会交往的普遍性、人对社会关系的共同控制以及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充分而协调地发展自己的全部特性。三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表现为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各种素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价值的实现上,它标志着个人能够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得到社会的认可。四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从内容上体现为个人倾向性的充分展现和满足,社会价值的更加优化,以及各种个性要素的相互协调;从本质规定性来说,不但表现为个人主体性水平的全面提高,即人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全面发展,而且表现为消除个性的模式化、同步化、标准化,打破个性的单调化、定型化,增加和丰富个人的独特性,使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五是人类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类特性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人类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类的全面解放和充分自由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不自由发展、不充分发展而言的。马克思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也是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精神素质的共同提高,同时还是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新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中,最直接点亮民生福祉的,是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和归宿,是新发展理念能否有效落地的依托和标准,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如果说其他四种发展理念着重解决的是“怎样发展”的具体路径问题,那么“共享发展”理念则指明了“为谁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最具根本意义的价值指向问题。

          马克思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我们党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发展理念在发展过程上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强化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人民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在发展机会与发展结果的分配上要求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凸显了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人类整体的进步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发展目的、发展范围和发展过程等多个层面,共享发展理念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共享发展理念,是站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至高价值理性上,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规制的必然结果。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对人的主体性的充分释放,遵循“共享”与“共建”的辩证逻辑,围绕四个层面展开:一是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共享的根本属性是“人民性”,要面向“人”本身来确立发展的根本转向,共享成果的均等性和全覆盖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深厚伟力之所在。二是全面共享。共享的范围从国家经济建设成果延展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成果等各方面,这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反映了党对人民需求的多元性的重视。三是共建共享。“上下同欲者胜”,强调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激发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表达了共享理念本身的动力逻辑。四是渐进共享,共享发展的实现程度与人的发展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历史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根据现时代“人”的实际发展水平来设计共享政策,推进共享发展的历史进程。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从人的全面发展到共享发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发展的新境界,同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发展。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确保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需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保障基本民生。

          具体来说,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改革是发展和共享的有力保障,只有通过各个领域的深化改革,才能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更多的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位社会成员。要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向改革要动力,从改革找出路。

            要确保持续提高居民收入,建立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的体制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居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状况的主要表现,就是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反映。要牢固树立“共享”“共富”理念,将收入分配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再分配体制机制,强化对资本所得以及高收入者的征税力度。

          要切实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明确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职责和内容,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改善公共服务的分布格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弥补贫困地区公共服务的不足和短板。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要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以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平正义犹如阳光和空气,对美好生活来说不可或缺。同时,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只有强化宗旨意识、以百姓之心为心,坚定维护公平正义,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从而有效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