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对接“一带一路” 产业量质齐升

02.03.2018  01:21

  翻开牡丹江的城市发展史,1903年中东铁路哈尔滨到绥芬河段全线通车,牡丹江畔这座新兴城市逐渐崛起,成为东北亚的区域中心。现在,牡丹江已成为黑龙江省对接“一带一路”的先导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全面深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春节假期刚过,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就赶回了厂里,赶工一批俄罗斯的订单。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是用于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灭菌,灭菌效果位列世界前列。现在产品已经出口到四十多个国家。最初,企业的厂房只有四五百平方米。去年,经过政府协调,这个鸡窝里飞出的金凤凰正式搬迁到牡丹江中俄信息产业园区,厂区扩大了十几倍。
  牡丹江等离子体物理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尹尔:搬到这边来,无论是生产的环境和生产的面积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目前我们的产销也是两旺,订单比去年至少提高50%。
  百威英博(牡丹江)啤酒有限公司去年也完成了老厂到新厂的搬迁,厂区由原来的10万平方米扩大到了20万平方米。作为多年的老字号,这次,百威英博(牡丹江)啤酒有限公司从技术改造、扩产扩能方面实现创新,使老厂焕发了新活力。
  百威英博(牡丹江)啤酒有限公司项目组办公室经理牟英君:最开始牡丹江啤酒厂是地方规模比较小的企业,经过外商投资建设新厂之后,我们现在一期产能30万吨,计划还将进入二期,或扩大更多的产能。
  2017年,牡丹江新开工一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3个、比上年增加28个。列入省重点的53个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113.5%。牡丹江市产业投资增长10%,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63%。百威英博30万吨啤酒、汇能光电、穆棱新凌万锭亚麻纱等40个项目形成新产能。
    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张向利表示,目前从项目建设角度,尤其从产业项目建设角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点,达到了一个项目建设和投产的井喷状态。
  作为对俄经贸大市,牡丹江拥有四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过货过客能力在今年都提升到3850万吨和1750万人次,分别是2011年的3倍和5倍。2017年,牡丹江市口岸货运量首次突破1200万吨、出入境人数突破140万人次。在牡丹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10多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保税物流中心是具有口岸功能的海关监管场所,自从2016年8月开始建设以来,项目已经完成了90%多的建设进度。整个保税监管区由海关查验库、冷链仓库、恒温保税库三部分组成,预计今年年末正式通关运行。入驻这里的企业将享受国际货物配送、转口贸易中转、出口退税等服务。
  牡丹江综合保税区筹建办主任迟德彬表示,国外进口的货物到达之后,就实施保税功能,就是不出区,不用完成海关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出口的货物入区就可以办理出口退税,这样给企业就实现便捷化。
  根据规划,保税物流中心周边还将配套几个大市场,将这里建设成为商业物流的聚集区。目前已经有三十多家贸易、物流、仓储类企业协议入驻。
  中共牡丹江市委书记马志勇:在搭建对外合作平台、畅通对外交流渠道,发展境内境外产业园区等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目前我们正重点推进绥东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积极打造集输运体系,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除了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优化环境也成为龙江经济稳中求取的强劲动力。去年,牡丹江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绥芬河重新划归牡丹江管理,“西安区+牡丹江经开区+市城投集团”经济“轻骑兵”效应开始释放。全面深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和行政监督局,条块式管理开始向“一章审批、一队执法、独立监督”平台式综合管理转变。在国有资产管理上,牡丹江通过搬迁调剂、出售出租等方式整合办公资源资产,腾退上收国有资产面积5.4万平方米作为"双创"基地和孵化器,实现了国有资产盘活和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牡丹江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雷表示,现在有16处腾空的办公楼,腾空之后都作为孵化器的外延,为创客入区的项目服务。
  2017,牡丹江提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新的一年新的起点,牡丹江还将在打造产业高地、全面深化改革、开发开放上下功夫。
  中共牡丹江市委书记马志勇:新的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的工作部署,按照建设现代化牡丹江的工作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取在全面振兴中走在前列,为建设现代化新龙江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黑龙江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