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发表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浩进文章

19.11.2018  10:34

          2018年10月16日,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浩进在《黑龙江日报》第7版理论专栏发表文章,文章题为《加快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全文转载如下:

          近年来,我省经济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调整、新动能和新增长领域培育见到成效,整体经济趋稳向好的基本面已经初步形成。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仍处于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与培育新动能、新增长领域相互交织、相互赛跑关键时期,更要看到制约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发展环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要下大气力破解,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等还要大力推动。

          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大背景下,亟待通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来破解结构性矛盾、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

          深化产业发展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劲,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在突出补短板强弱项上攻坚克难,打好中央部署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走出新路,农业要提质增效,农民要增收致富,农村要和谐美丽,争当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排头兵。

          明确现代产业新体系重点建设领域

          我省要基于黑龙江省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对俄开放合作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要求,对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产业选择进行精准定位。一是重点发展资源加工产业。通过延伸价值链推动石油、矿产、林木、农产品等资源的精深加工,从旧的存量中挖掘新的增量。二是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抓好航天航空、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电站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已有基础的新兴产业,对成长性好、极具发展前景的机器人、石墨等产业要强力推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三是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文化和现代旅游等产业。

          积极承接国内外主导产业转移

          以承接国内外产业形成新的主导产业集群,破解结构性矛盾,实现产业振兴。一是选择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促进企业主体迁移,在黑龙江省直接投资建厂;促进企业价值链迁移,在黑龙江省设立分厂再进行贸易;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还应利用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的机遇,联合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园区。二是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制度环境。进一步打赢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以减负、增利、创新为重点,推进各级政府在投资和商事领域的简政放权,加大促进产业转移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等。三是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合作机制。促进政府间合作、企业间合作、政府与企业之间合作、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或行业协会)与政府之间合作。

          推进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调整

          要通过产业创新升级扩量,走出一条产品向中高端延伸、结构布局合理、质量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的新路子。一是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带建设。使产业转入集聚经济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区域,如哈长城市群中的哈尔滨新区、哈大齐产业带,东部煤电化经济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等,重点承接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油气、矿产、林木、绿色食品等资源精深加工业,生物、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二是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主要包括在黑龙江省重点产业带、资源型城市、沿边重要口岸等,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吸引产业集群式转入,争取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和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融资保障、项目保障、制度保障、生态保障等重点产业园区的保障机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