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航天日系列访谈之一)未来已来,你还等什么-新华网专访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始人牛旼

24.04.2018  17:03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可以为心爱的人造一场流星雨,也可以拥有自己名字的航天器,甚至还可以与亲朋好友一起遨游太空,你会怎么想?4月23日,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在哈尔滨召开,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始人、“80后”牛旼为你现场“解梦”。

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创始人牛旼。新华网才萌 摄

    新华网 :作为首届中国航天大会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吸引了各界关注的目光。它是一家智库机构还是一个行业组织?它的使命和业务范畴呢?

    牛旼:未来宇航研究院不仅仅是一个智库平台,也是一个创新型的产业机构,更是一个商业航天的产业联盟。未来宇航研究院由来自航天系统、高校院所、商业公司及投资机构的航天技术专家和产业专家组成。

    未来宇航研究院是在国家政策导向和航天战略背景下成立的。2012年起,我国积极鼓励军民融合,随着我国航天产业进入政策密集期,火箭和卫星领域逐步向民营资本放开,中国的商业航天开始破冰起航。2017年初,国务院发表白皮书明确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目前在商业航天领域已经形成了由航天央企、众多科研院所、民营企业、高校航天及航天相关应用领域组成的体系,研究院在其中起到平台和链条的作用,整合航天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为客户提供整体在轨交付服务,并搭建项目孵化和投融资平台,共同为国家的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和航天能力提升贡献力量。未来宇航研究院的使命就是“探索未来宇航科技,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航天展会现场的空间站展品。新华网才萌 摄

    新华网 :在2018年航天日期间,举办首届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在办会方面有哪些创新的形式?

    牛旼:2018年是我们中国首届航天大会,同时也是我们第一届商业航天产业国际论坛。这次论坛我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单元,包括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论坛、国际商业航天产业论坛两个主论坛,也包括商业航天先锋企业论坛、航天技术与融合发展论坛两个专业论坛。同时我们还组织了航天市场、航天创投路演和交流晚宴等活动。

    我们特别希望借助这次论坛,促进关注商业航天各方的对接交流,大家共同为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和合作支持,同时代表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在社会媒体上发声,让大家知道世界商业航天不仅仅有美国的SpaceX和OneWeb这样的企业,中国还有众多商业航天企业在飞速发展。

一位航天爱好者在驻足观看。新华网才萌 摄

     新华网: 您认为本次论坛的亮点有哪些?在大会上有民用航天领域的最新消息发布吗?

    牛旼: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就是航天大咖云集,我们邀请了世界级的航天专家来论坛做主题报告,包括世界微小卫星之父英国萨里卫星公司创始人马丁斯威汀爵士。同时,我们也邀请了国内商业航天专家和企业代表,大家共同探讨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和合作。

    本次论坛上,有四个项目的发布仪式在现场举行,我们未来宇航研究院发布了《2017-2018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投资报告》,我们与国内外的百所高校院所共同启动了“立方108卫星计划”,还有航天APP大赛,3D打印大赛。

    新华网 :我在未来宇航的微信公号上发现这样一句话:让我们一起做太空的探索者,实现人类的终极梦想。那么这些“”包括哪些?您能为大家“解梦”么?

   牛旼:终极梦想就是人类对浩瀚太空的无尽探索。大家都知道,中国航天稳居世界第一梯队,我们的长征火箭、东方红卫星、天宫空间站、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闻名遐迩。有了这样的基础,在2018年,如果你愿意,可以在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上冠名,这样你的名字将会随着航天器载入史册。同样在2018年,如果你想为心爱的人摘下天上的星星,那么我们将把色彩斑斓的流星体带入太空,为她献上一场浪漫的人造流星雨。

    ——2019年,你将拥有太空礼物,我们完全可以把你认为最珍贵的纪念礼物,带上太空后再送回到地球。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那么到了2023年,太空旅行将把你和至爱亲朋带到太空中,在那里对地球说“晚安”,对宇宙说“你好”。

    新华网: 我们发现,在我国的航天领域,很多私营企业的掌门人都是“80后”。作为一名“80后”的创业者,您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有何话说?他们怎样才能为我国的未来航天事业做贡献呢?

    牛旼:其实航天是每个人儿时的梦想,我认为首先要感谢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国家有60年航天技术的积累和发展,技术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航天产业的变革。现在正是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机会。我们希望全社会都能够关注和支持商业航天的发展。目前我们国家的航天研发人员平均年龄都在80后,甚至比美国研发人员还要年轻,这也说明我们航天的发展会有更强的人才力量支持。未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技术门槛将不断降低,将会有更多新生力量投身到航天事业中来。(文/颜秉光 才萌 摄/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