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警察 “画笔缉凶” 画像与真人神相似

20.08.2017  20:51
(网络配图) - 新浪黑龙江
来源: n.sinaimg.cn

  生活报8月20日讯 从未身临其境,却仿佛拥有穿越时空的“慧眼”,仅凭目击者的零散描述,或模糊不清的视频,就能绘制出高相似度的嫌犯画像,这就是模拟画像警察。

(网络配图)

  前不久,山东警察林宇辉通过美国警方提供的一段模糊视频,模拟绘出章莹颖在美失踪案的嫌犯相貌,因“相似度在70%以上”震惊FBI,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技术的关注。

  在哈尔滨市公安局也有这样一位警察,他叫孟广飞,从警17年里,通过模拟画像,为很多疑难案件的侦破提供辅助。近日,生活报记者通过采访还原了他“画笔缉凶”的故事。

   群殴致死案 模拟画像成破案“突破口

  今年42岁的孟广飞是一名刑侦警察,“兼职”绘制模拟画像15年了。他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后来机缘巧合成了一名警察。

  2002年在香坊区发生了一起激情杀人案。受害人李某和四位朋友在饭店吃饭,席间与邻桌一伙人因琐事引发争执并厮打起来,李某被人用刀当场捅死,众人见状四散而逃。接到报警后,辖区警方立刻展开调查,一方面通过尸检明确死因,一方面摸排走访锁定犯罪嫌疑人。可是,警察很快发现,受害人李某与起争执的那伙人是初次谋面,虽然李某的朋友参与其中,但未能说出有利于锁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信息。饭店内的服务员也说,是第一次见到这伙客人。加之小店附近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案件的侦破工作一度陷入困境。

  “那时候不像现在,视频设备被广泛用于大街小巷和商铺店面中,可以通过影像资料寻找线索。”孟广飞回忆说,好在,警察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条线索:店内一名服务员透露,她看见三个厮打在一起的男人中,有一个人弯腰倒在地上,那个男子就是李某。

  也就是说,服务员在那一瞬间应该也注意到了另外两个人,并且对其体貌特征记忆比其他人更深刻。如果能通过她的描述绘制出这两名嫌犯的相貌,用画像找人,案件就有了新的突破口。就这样,负责督办此案的领导想到了美术系毕业的孟广飞。

  孟广飞坦言,那次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自己虽然有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一些办案经验,可对于模拟画像的技巧和精髓了解得并不深,只能凭借反复询问,一遍遍修改模拟画像。

  “第一天画了七八个小时,第二天又跑到饭店里进行了二次修改。”孟广飞说,所幸案件侦破后比对,自己的这一次模拟画像和那两名犯罪嫌疑人相似度达60%以上,而且当时确实凭着这两张画像,办案警察很快从圈定出的几十个重点人员中锁定了目标。随后,其他的犯罪嫌疑人也悉数落网并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伤人后躲进棚户区 警方凭模拟画像快速缉凶

  第一次经历,为孟广飞树立了信心,从此,他兼职做起了模拟画像警察。

  “模拟画像不同于人像绘画,不是复制,更不是临摹,而是凭借目击者或者受害人的口述,把他们看到的犯罪嫌疑人相貌和感官信息,通过画笔‘视觉化’地客观呈现在纸上。”孟广飞说,做好模拟画像工作,不仅要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准确抓住人体的骨骼和样貌特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要有丰富的办案经验。

  五年前,孟广飞还通过模拟画像协助破获了这样一起案件。当时, 53岁的受害人陈某约一名叫李娜(化名)的中年女性吃饭,李娜赴约时却带来了另一个中年男子何某,虽然介绍何某“只是朋友”,但交谈了一会儿,陈某和何某都心知肚明了:对方与李娜的关系没那么简单。“情敌”碰面分外眼红,几句话不和就动了手。何某一怒之下将陈某左眼打伤致其失明。随后,陈某报案,何某不知去向。

  警方调查期间,李娜坚称与何某在公园刚刚相识一天,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信息。办案警察只能多方调查走访,很快信息汇总上来:何某已藏匿到哈尔滨城乡结合部的一片棚户区里。那里面积很大,多是租房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没有图像去找人无异于大海捞针。民警再次加大对案发地的调查走访力度,很快又有新的线索汇聚上来:有目击者说,何某曾在案发地附近一个工地打工。虽然也没找到直接证实何某身份的信息,但综合受害者、目击者,以及何某工友们的描述,孟广飞很快绘制出了一张高相似度的嫌犯模拟画像。按图索骥,不到一天就有人提供了何某藏匿地的具体信息,随后何某被抓案件告破。参与办案的警察都说,是这张模拟画像,帮他们实现了快速缉凶。

   多起抢劫案“并案” 模拟画像成“辅助证据

  在模拟画像时,孟广飞会仔细询问表述者观察到的犯罪嫌疑人的大致年龄、身高、体态、脸型、口音、衣着、发型、气质等信息,还会问及案发时表述者所处的地形和时间。他解释说,通过年龄可以知道模拟画像时人物的额头、眉眼需要画上什么样的皱纹,还可以通过不同年龄段的人肌肉纹理走向,调整其面部特征。而气质更是相貌信息里的重中之重,也是画好一张高相似度模拟画像的精髓。通过身高信息,则可以判断出人的脸型和五官比例,比如说个子非常高的人脸一般比较长;光线和地形对目击者的视觉会有影响,有时候眼睛也会“说谎”,比如目击者离光线远,看到嫌疑人的嘴、眼、脸型往往会有差别。所以,有时还要前往案发现场实地查看环境,以此判断目击者的口述信息是否准确……这些都是孟广飞多年来积累的经验。

  其实,并不是每起案件的模拟画像都像描述的那样简单而又顺利。多年前,孟广飞曾为一起抢劫杀人案模拟画像,受害人是一对夫妻,丈夫被刺中要害身亡,妻子大声呼救,正巧不远处传来说话声,吓跑了嫌犯,这才躲过一劫。但由于案发地光线很暗,该女子借着微弱的路灯,只是隐约看到了嫌犯的相貌。办案警察让孟广飞通过女受害人的描述模拟画像,寻找破案线索。可是,女受害人情绪激动,每每回忆案发情节就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孟广飞一遍遍地安抚对方的情绪,先把话题转移到看似无关的内容上,等女受害人情绪稳定时,再询问嫌犯的体貌特征……

  为了给目击者减压,他从来不在模拟画像时穿警服,见面地点也不会选在公安机关,甚至会坐在目击者的侧面,这样能缓解对方的紧张感。

  孟广飞说,后来通过这张模拟画像,此案和哈尔滨市区内发生的另外几起有影像资料的抢劫案并案,虽然模拟画像并未对该案件侦破起到直接作用,但也提供了辅助。“仅仅通过一张画像就使某个案件得以告破那不现实,公安机关的侦查往往是多种刑侦手段的集合。”他一再强调。

  如今,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飞速发展,模拟画像的应用机会也变得越来越少,但孟广飞坚信自己的画笔依然有力。“如果种种原因下科技侦破手段无法有效施展,侦查手段又将回到原点,这时或许就会用到模拟画像。”所以,孟广飞说,这项技术可以不用,但绝不能用的时候没人会,这些年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模拟画像技术的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