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老工程师的跨界“办学梦”

10.09.2015  12:18

吴校长制定教学计划。

  哈市电力工业职业技术学校去年正式对外招生,68岁的老校长吴文华用了十余年,将学校扶上正轨,成为一所市教育局批准、省教育厅备案、学历教育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花甲之年的跨界尝试,让本是工程师的吴文华一圆教育梦。

  30年前 萌发“梦的种子

  哈电技校坐落在呼兰区第三发电厂小区内,西邻萧红故居,东临呼兰河口湿地。2002年,吴文华和老伴李桂敏拿出所有积蓄,买下了满园荒草的两栋楼。“办所学校吧,圆你的教书梦。”吴文华清晰地记得老伴对他说的话。这个梦,吴文华做了30多年。

  吴文华曾就读于西安交大,1976年毕业后分配到原省电力工业局,在单位开办的电视大学教学班担任辅导教师,负责50名学生的高数、物理、理论力学等课程。此后,吴文华调回局里,负责全省电力系统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一干就是30余年。

  在工作中,吴文华发现全省200多家电厂和电力企业的技术工人严重匮乏,年轻工人断档,缺口达1.5万余人。他发现,全省百余所中职院校中,没有一所培养电力技术工人的学校,一些大专院校培养的电力技术人才在毕业后多数跳槽到南方。吴文华下定决心,办一所培养电力技术工人的学校。

  老伴嘱托 要把学校办下去

  退休后,吴文华和老伴直接搬进了学校,两座破旧的楼房、满院的荒草是他们的全部财产。换门、换窗、换房盖,加装水电、暖气、供水设备,除了砖没动,其他全换了。

  为了节约成本,吴文华走遍钢材市场购买废旧钢管,又奔波了多家木材厂采购胶合板,自己动手像搭积木一样一点点将床焊接起来,“600多张床纯手工焊接,每完成一个,我都亲身试验,确保质量过关。”吴文华说,现在,学校装修了144个寝室,能满足1000多名学生入住。眼瞅着学校竣工在即,老伴李桂敏却突发重病。一提及此事,吴文华满怀愧疚。当初为了攒钱办学,李桂敏常常不分昼夜翻译外文资料,身体严重透支。2014年初,李桂敏在弥留之际拉着吴文华的手说:“我恐怕不能看到学校建成了,老吴,再苦再难,你也要把学校办下去。

  为圆梦想 拿生命赌明天

  老伴离世的打击让吴文华消沉了许久,远在德国的女儿劝父亲放弃办学安享晚年,可他拒绝了。几个月后,吴文华忍住悲伤重回学校,开始招聘教师。

  2014年4月,第一个应聘教师来到了学校。那时,校园在烧荒,校舍在粉刷。吴文华同年轻人聊了很久,最后问:“你愿意和我一起办学吗?”年轻人打定主意:“我看好这所学校,就当拿青春赌明天了。”吴文华笑着说:“你拿青春赌明天,我拿生命赌明天。

  为了招生,老校长和教师拜访了上百个中学校长,有时跑了几百里路,连校门都进不去。吴文华跟门卫反复恳求:“帮通报一下,就说哈电技校的老校长来拜访。”一个“”字,感动了门卫,感动了校长,吴文华跟校长们见了面,宾县一所中学校长握着吴文华的手说:“就冲您的办学理念,相信学校一定能办好。

  愿望实现 从10人到100人的质变

  万事开头难。2014年学校第一年正式招生,7月底网上录取,只有两个学生报名,学校开学时只有10名学生报到,教师嫌学生少,老校长却坚定地说:“明天开课。

  学生的学费根本不够一年的包烧费,老校长咬牙坚持着,他四处筹集资金,申请建立了电气、焊接和钳工三个培训基地,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来补给学校。

  今年哈电技校又开始招生了,因为学生的口碑,因为各中学校长的鼎力相助,在招生季里,每天都有电话咨询、学生报名。9月初开学时,报名学生已近百人。看到这个数字,吴文华比谁都高兴,因为他曾说,如果能招到一百名学生,就买一辆空调大客车接送教师、学生通勤,如今,他的愿望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