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一家三口接力义务扫厕所一扫半世纪

05.05.2016  19:46
  武汉青山楠姆庙火车站,是个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小站,现在已很少有火车通行,旁边的一片低矮平房就是车站村。车站村的近40户人家,都没有独立的厕所。

  早上9点多钟,78岁的刘忠兰戴着口罩,走进村里唯一的公厕,扫地拖地。这样的义务清洁,她已经做了半年多。她说,自己这是接老伴的班,“他扫得比我久多了,有50多年了。”

  老兵扫厕所一扫半世纪

  刘忠兰的老伴谢武贤,1950年参加志愿军,1954年回国到铁路系统工作。1964年,他们一家来到楠姆庙车站。在刘忠兰的记忆里,公厕一直都是简易的旱厕。直到5年前,社区重新翻修了公厕,这才有了冲水设备。

  提着扫把、拖把,在厕所里里外外扫地、拖地,还把周围的杂草都清理干净。上班的时候,谢武贤是利用工作间隙做,1980年退休后,他就成了全职“保洁员”。

  刘忠兰说,她开始对老伴做这个很不理解。“又没有钱拿,干嘛每天把自己搞得脏兮兮?”但谢武贤一直坚持要去。他说:“村里就这一个公厕,我累一点脏一点,大家都可以有更好的环境,有什么不好?”就这样,谢武贤一直扫了半个世纪。

  他病倒后儿子顶上

  谢武贤扫公厕的身影,是从2015年3月消失的。

  2015年1月,87岁的谢武贤被查出患了喉癌。住进医院后,谢武贤念叨最多的是厕所没人扫。谢武贤的大儿子谢常清只好答应,把扫厕所的事承包下来。

  谢常清说,第一次提起扫把走进公厕,里面的恶臭熏得他连连反胃。但想到对父亲的承诺,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尽管每天十多分钟就能清扫完,他还是体会到了父亲50多年坚持下来是多么不容易。

  临走前最不放心这件事

  老谢走的第二天,刘忠兰就提着扫把走进了公厕。从此,公厕里又有了新的义务保洁员。

  刘忠兰说,老伴临走前,交代她最后的事情就是打扫好公厕,她不能让他走得不安心。如果自己将来扫不动了,会让儿子接着扫下去。

  谢常清今年58岁了,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他说,厕所在一天,他就会帮着扫一天。但是他更希望,旧城改造能早一天推进到车站村,到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楼房,有了独立的卫生间,父亲知道了一定会高兴。陈倩

编辑: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