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乡特色农业速描

20.09.2014  10:59

  □解洪旺 本报记者 文天心

  “走,到铁山吃大鹅大雁去!”“到铁山买猪肉去!”这成为一些七台河市民相约出行的时髦词汇,到七台河市茄子河区铁山体会乡村特有的温馨味儿彻底地火起来。

  生态养殖火市场前景佳

  “一箱笨鸡蛋54枚卖到120元,还供不应求呢。”铁山乡田乡源生态农庄场长卢连江算了一笔账,一只普通鸡10天产9枚鸡蛋,一年320多枚,差不多过一年就作为淘汰鸡出栏,卖好了每斤还不到15元,赶上行情不好都够不上10元钱。而笨鸡要饲养半年才产蛋,3天产一枚蛋,盛产期一年也就100枚鸡蛋,按成箱价格折算每枚鸡蛋也能合到2元。等两年多出栏时每只能达到120元,这样算来还是笨鸡划算。

  “要搞生态养殖,只有下足‘笨’功夫才有好‘钱’途。”早在2004年看上了生态养殖的前景,老卢投资建起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的田乡源生态农庄,充分利用场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春夏秋三季,散放笨鸡,随地觅食野草、野菜、昆虫等,加上人工添加玉米、胡萝卜、小杂鱼等进行喂养。冬天,在原有饲料配方基础上添加了人参草粉、松针粉等,由于饲料中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抗生素,鸡蛋粘稠度更高、蛋黄深红,投入市场后深受欢迎,不仅在七台河市大型超市设立专柜,还销往鸡西、宝清等周边市县。

  在养鸡的同时,卢连江还大力发展东北民猪的规模化饲养。相对5个月就出栏的普通猪,东北民猪要一年半才能出栏,但毛斤售价却是两倍多,而且具有肉质坚实、肌间脂肪含量高、味美鲜香等诸多特点。2011年经农业部验收,田乡源生态园被确定为国家级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场。

  规模在升级标准生魅力

  市畜牧兽医局防疫员刘芸琳介绍说,她所负责的五星村“笨”字号养殖逐年热起来,全村笨鸡鸭鹅达到近万只。养猪大户付国刚、杜文军家都有五六百头规模,柳春青、岳青松家笨鸡分别达到4000和2000多只,还有楚培廷、李兆新、李加香、高波等养羊户,每家也都在200只以上。 “拿一块凉水浸透的湿砖头放进兔笼里,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会起到立竿见影的降温效果。”专家正在创新村的博远兔业为兔笼降温支招。如今“要想富,养獭兔”已成了当地村民的致富新路,场房里,雪白的獭兔分笼而住。

  自从2011年建成后,养殖基地已经投资近500万元,每年獭兔存栏上万只。

  “世荣鹿场1000头鹿,京河种猪繁育基地4500头猪,养鱼水面400亩,养羊20户5000只,养猪4户3000头,养牛4户500头,养肉鸽3户6000只……”翻看着村情统计表,四新村的特色养殖发展形势着实喜人。

  据七台河市畜牧兽医局统计,铁山乡畜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迈进,涌现出永兴养猪场、京河种猪场、田乡源生态庄园等规模企业,规模化程度达85%,截至今年上半年,全乡牛存栏3015头、生猪16978头、绵山羊7632头、禽8.78万只。

  多元化经营“生态红利”高

  “近30万平方米的水面,鱼跃雁翔,一年下来就是240万元的收益,这里的每一方水都有生态红利呀。”蓝鼎生态园负责人戈乐林望着水面喜不自胜。原本在桃山区从事广告传媒业的他看准了生态养殖的前景,2011年通过竞标将四新村水库以每年4万元的承包价格签订了23年的合同,着力建设集生态农业观光、生态美食、农事体验、休闲度假、开发高新科技绿色食品为一体的观光旅游生态基地。 戈乐林介绍说,大雁去年零售价已达到320元到380元一只,而每只成本也就在150元到160元之间。目前,蓝鼎生态园坚持稳妥的以销定产的战略,从最多时5000只大雁,到目前以500只种雁为压仓底,还面向社会预售雁雏和回收成雁。加之鲫鱼、鲤鱼、鳙鱼、草鱼等15万斤鱼和配套的生态美食馆,蓝鼎生态园靠这三驾马车一起加速度向前赶。戈乐林自信满满地说,今年又在试验放养辽河蟹,也在联系水蛭产业,力争多元化经营,打造更强大的生态产业链。

编辑: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