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输出俄语翻译年薪60万俄语毕业生供不应求

13.10.2015  13:36

  12日,第二届中俄博览会暨第26届哈洽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拉开帷幕。记者从省市人才市场和部分翻译公司了解到,受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中俄全方位对接合作影响,拉动了俄语人才需求,出现了俄语翻译“千金难求”的情况,缺口巨大。部分俄语翻译年薪已到20—60万,未来一段时间俄语人才就业形势看好。

   中俄博览会期间日薪千元招人难

  哈市一家模具企业要在中俄博览会上与俄罗斯客户洽谈业务,需要找一个临时翻译,可公司负责人周先生几乎找遍哈市所有翻译公司也没找到,“只要稍有一点模具方面专业知识的俄语翻译,日薪都超过1000元,即使这样也很难找到。”

  哈市一家生产企业的经理称,企业以前的业务都在国内做,今年想借“中俄博览会”与俄罗斯客商建立联系。“目前公司内没有俄语人才,十一假期之前我就到人才市场招聘,到现在才招到一名。招聘别的专业人员,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资就有好几十名大学生应聘,而招个俄语翻译,每月5000元都费劲。”

   人才市场上难找俄语翻译

  记者咨询了省人才市场及哈市人才市场,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辙:“俄语口译暂时还没有,尤其是同声传译,更难招。找小语种翻译难,找俄语翻译更难,不是没有,是用人单位用的太多了,找有专业知识的简直就是难上加难。”

  哈尔滨市人才市场工作人员分析,小语种翻译供不应求的矛盾在近几年显得尤为激烈,主要是因为哈尔滨经济外向型趋势越来越明显。现有小语种翻译只是些有留学背景的人,日常交流没问题,但稍一涉及专业知识就明显力不从心了,其中俄语翻译尤其突出。

  因此,一些用人单位直接去学校预定,或者出钱让本公司的年轻人参加俄语培训,为自己的公司储备俄语翻译。

   冰城输出俄语翻译年薪达60万

  哈尔滨市一家知名翻译公司负责人谢景梅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在有专职俄语翻译30名,兼职俄语翻译100—200名。目前,国内对俄的公司业务增多,俄语翻译需求增加,因此身价也水涨船高。

  谢景梅说,公司的在职翻译年薪达到了20万元,而输出翻译的工资更高。公司输出的一名翻译给有对俄业务的中石油建设公司服务,年薪达到了60万元。

  在展会现场,一家代理俄罗斯大豆油的公司,一名业务经理年薪达到了25万,比其他业务经理年薪多上万元,就是因为这名经理懂俄语,能流利地与俄罗斯客商交谈。

    “黑大制造”俄语毕业生供不应求

  2014年,哈尔滨俄罗斯音乐交流中心刚刚成立。哈尔滨要成为连接中俄的音乐中心,就需要一流的俄语翻译人才。而当年黑龙江大学俄语系只有5名博士毕业生,为了留住人才,哈尔滨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先后三次前往黑龙江大学,“哈尔滨交响乐团急需一名高层次的俄语翻译,对有意留哈的高级俄语人才,不仅一次性提供10万元安家费,还连续3年每月发放2000元生活补贴,并提供早报高级职称的绿色通道。”

  最终,本打算毕业后去广州工作的项男决定留在哈尔滨,“我的其他同学都是毕业前就已经定下工作了,我之前也谈好了其他的工作单位。但是哈尔滨渴求人才的诚意打动了我,所以决定留下来。”如今,热爱俄罗斯音乐的项男已成为“哈响”的专职俄语翻译,用精准的表达为中俄演奏员架起一座交流音乐的语言桥梁。

  据教育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138所高校开设俄语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毕业生2万余名。这其中,贴有黑龙江大学标签的俄语人才往往表现抢眼,竞争优势明显,用人单位对他们的鉴定是:底子厚、业务精、实践强、素质高。

  “天下俄语半是黑”,这句流传在我国俄语界几十年的美谈,曾代表着一个时代对黑龙江大学作为新中国俄语人才摇篮的推崇与致敬。“黑大制造”凭借着坚守高层次、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培养标准,延续着属于黑大俄语的美誉和辉煌。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工作人员说,黑大俄语系每年仅招收50名学生,还没到毕业时就已经被用人单位全部招走,所以很少有俄语人才需要到人才市场中找工作。

编辑:李笑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