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形势调研报告

14.04.2015  11:02

  为深入了解当前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以下简称“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形势,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思路。2014年12月,我们赴黑龙江省开展调研,召开了“三省一区”形势分析座谈会,到哈尔滨市、大庆市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大庆市发改、人社、财政、民政和相关企业进行了交流座谈。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三省一区”经济增速换挡明显,总体处于低位徘徊。同时,由于改革进程加快,创业热潮显现,就业、社保、收入分配形势整体平稳。

  (一)就业基本稳定,创业带动就业趋势显现

  截至11月底,辽宁新增就业65.1万人,完成全面计划93%,登记失业率3.4%,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9个百分点。吉林新增就业人数52.39万人,同比下降7.3%,城镇登记失业率3.36%,低于全年控制目标1.14个百分点。内蒙古新增就业26.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3%,登记失业率3.55%,低于全面控制目标0.45个百分点。黑龙江预计到12月底,新增就业72万人,完成年计划120%,城镇登记失业率4.5%,低于全年控制目标0.1个百分点。

  同时,各省区不断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创客乐园、云办公等新兴创业就业形态兴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辽宁前10个月,扶持创业带头人1.3万人,新增创业6.4万人,累计带动就业41万人。吉林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取消反担保试点,新创建大学生创业园11个。内蒙古至11月末,累计培训创业人数5.28万人,创业带动就业16.3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26%。

  (二)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待遇稳步提升

  一是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例,截至11月底,“三省一区”参保人数分别为1763.3万人、673万人、1086万人和516.07万人,比2013年底分别增加2.0%、2.7%、2.3%和3.9%;二是各项社会保障待遇稳步增加。2014年,“三省一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月人均分别提高了184元、157元、224元和191元,调整幅度均在10%以上。城乡低保等托底性社保制度水平也稳步提升。

  (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增速趋缓

  前三季度,“三省一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89元、17147元、16618元和21331元,同比增长9.5%、9.4%、8.9%和9.4%,与2013年全年相比增速分别下降了0.6个、0.8个、1.5个和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纯收入9026元、6920元、6620元和6687元,同比增长12.3%、12%、12.1%和12.6%,与2013年增速基本持平。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重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推进,“三省一区”产业结构渐趋改善,但仍不够合理,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8.6:52.7:38.7、11.6:52.8:35.6、7.4:40.8:51.8、9.5:54:36.5。二产占比过高、三产相对滞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隐性失业等问题影响就业长期平稳和质量提高

  一是隐性失业问题可能显性化。部分企业近来一直处于亏损或开工不足状态,为解决人员过剩问题,大多采取了内部转岗、降薪等措施,隐性失业问题在部分行业和领域颇为严重,而在现行失业统计难以体现。辽宁省反映,部分钢材品种价格已跌回20年前,很多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虽未裁员减员,但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情况凸显。如经济发展进一步下行超出企业承受能力,可能会出现大幅度裁员或破产倒闭现象,造成失业率较大幅度提高。

  二是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三省一区”均反映受职业技能和择业观念等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存在用工荒、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现象。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劳动者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现象较为普遍。

  三是就业技能培训层次偏低。受各类技能培训规划整合不到位、补助标准偏低等因素影响,职业技能培训整体水平偏低,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受到制约,难以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同时,中级职业技能院校定位不清、资金不足也成为影响高技能人才持续稳定培养的重要因素。

  四是失业保险防失业促就业作用尚未有效发挥。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过窄,结余量大,闲置问题较为突出。“三省一区”由于国企占比高,失业人员少,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前企业普遍反映社保缴费负担偏重下,失业保险作用、费率和支出范围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五是创业方面还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政府对创业的服务引导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到位,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尚难及时充分解决,部分地区企业注册登记、税务执照办理等手续依然较为复杂。

  (三)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

  一是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赡养比过高。“三省一区”赡养比分别为2.1:1、1.7:1、1.4:1、1.9:1,远高于全国3:1的平均赡养率,且人口老龄化速度还在不断加快。黑龙江反映其退休人员每年以20万左右的速度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缺口持续增大。

  二是社保扩面面临较大压力。由于近年来社保持续扩面,大中型企业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小微民营企业扩面难度大,近期扩面对象中即将退休人员占比较高,在职参保人员增速缓慢,扩面形势十分严峻。

  三是现行养老金调整机制对其制度健康运行造成了较大冲击。“三省一区”普遍反映,现行通过行政方式调整养老金,未充分考虑基金自身平衡和各省实际,原本沉重的养老金支出负担压力更大,缺口进一步增大。

  (四)部分地区低收入人群生活受到影响

  黑龙江省反映,其13个地市中有4个煤炭和2个森工城市,近年来随着能源枯竭,企业转型,大量工人下岗,相当部分人员陷入贫困,基本生活难以为继。同时,全省除城乡低保对象外,还有部分城乡低收入群体处于低保边缘,生活十分困难。

  总的来看,“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领域当前情况和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一是当期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速趋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二是历史原因,主要有国企改革部分历史遗留问题等;三是制度自身原因,如就业创业机制不健全、社保体系不完善等;四是管理原因,如职业技能培训过于分散,社保监察力度不足等。因此,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着眼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形态变化的现状,也要痛下决心、采取措施,尽快解决历史问题;既要不断完善制度,也要加强监督管理。

   三、对策建议

  做好“三省一区”就业、社保和收入分配工作,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找准自身优势,做好稳增长、调结构工作

  “三省一区”应立足自身独特的经济结构、产业特征,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发挥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一方面做好能源产品深加工,另一方面拓展非能源领域工业产业链,不断扩大非能源产业在经济中比重。二是依托产区优势,开展农牧产品深加工,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抓住国家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有利时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带动更多就业,释放发展潜力。

  (二)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增长、提升就业质量

  一是做好就业质量监测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隐性失业等问题做好跟踪监测,及时出台应对措施。二是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抓住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充分发挥市场活力,完善政府引导服务机制,构建创业人、投资人和政府沟通交流平台,营造良好创业环境。三是进一步整合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市场需求,统筹各类培训项目,创新培训内容,优化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和使用。四是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加快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带动就业规模的扩大。

  (三)抓紧研究社保重点问题,推进关键领域改革

  一是加快研究出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操作性方案。适度平衡各地养老负担,统一缴费标准,降低社保费率,扩大社保覆盖范围,促进地区之间形成相对公平的市场环境。二是完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职工养老待遇调整机制。激励更多人多缴费长缴费,实现制度的良性循环和发展。三是妥善解决社保领域历史遗留问题。中央、地方、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历史成本,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四是研究修订《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充分发挥其防失业促就业作用,适度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或实行浮动费率制。

  (四)立足发展,发挥好就业社保在收入分配中作用

  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坚持在发展中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实现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协调发展。一是发挥好就业创造社会财富,更充分参与收入分配的作用。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机制,促进机会均等、就业公平,扩大增长的就业效应,激发社会活力,实现更多人通过就业参与收入分配,共享发展成果。二是发挥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平滑作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发挥其平抑不合理分配差距的作用,通过保障和福利的转移支付守住困难群体生活底线,通过健全社会保险合理分担机制,使参保者权利义务对等,保障社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就业和收入分配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