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将公共单车纳入公交系统
在广州发展了四五年的公共单车,局部人气超高,总体被人形容为“惨淡”;有公共单车企业数年内累计亏损超过5000万元,骑虎难下。同城另一家坚守的企业负责人坦言,“整体都在亏损”。这只是问题中的冰山一角,广州的公共单车陷入了窘境。
广州公共单车一路走到今天,磕磕碰碰,歪歪扭扭,几头都不满意:对缓解交通拥堵贡献率不高,管理者有点不满意;布点不足,租还两不便,租客一族不满意;亏本经营,赔钱赚吆喝,经营公司不满意。
好事没办实,问题出在哪?说到底还是对公共单车的定位与发展模式问题,至于网点少、租车难、损坏率高、利润薄等等都是表征。先说发展模式,国内公共单车运营大体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政府投入+国企运营”,以杭州、太原等地为代表;一是“政府引导+民企运营”,以武汉为代表。广州似乎是“混合模式”,国企、民企皆有。不管如何,由政府成立国资公司直接运营公共单车不是一个好主意,主攻方向应该是,如何保证民企有利可图,愉快地承担此项公共服务。
我们先看纽约的做法,该市公共单车系统采取政府主导、私营企业出资并负责管理的形式。美国花旗银行负责全部投资,因此获得了在所有自行车和租车亭打上花旗标志、并经营自行车相关安全保护性产品的权利。国内包括广州也用这种方式补偿民企成本投入,问题是这些补偿不足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时,怎么办?内部挖潜要怎么挖,成本转嫁要怎么转,政府购买服务又要怎么购,一系列的难题待解。
就说“1小时内免费”之规定,导致广州“九成以上是1小时内免费租车”,就值得商榷。“1小时内免费”固然是惠民,但是,要是因此影响了经营企业的积极性,损害了公共服务质量,恐怕就是得不偿失。因此,适当收费(如第一小时内1元)或缩短免费时间(如半小时)恐怕也是一个次优选择,对租客来说,一蚊鸡“湿湿碎”,对企业可是重大利好。
国际经验表明,无论城市多大、经济多发达、汽车多便宜,都不可能以“更多的路、更多的车”来解决城市所有出行问题。作为一种“微交通”,公共自行车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青睐。广州市政府日前表示,未来要恢复和完善“慢行系统”,即骑自行车和走路。在此背景下,是否考虑将公共单车也纳入到城市公交系统当中通盘考虑?杭州就是这样,将公共单车与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一道,构建起杭州“五位一体”的公交系统,取得公众和外界认可,其公共单车系统去年还荣获第二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
公共单车,且骑且珍惜。有问题可以探讨,有困难可以商量,千万别半途而废。
(连海平)
编辑:刘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