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指不沾阳春水?今天,你让孩子做家务吗?

05.09.2014  13:12

  准妈妈Cici和老公俩人是《爸爸去哪儿》的脑残粉,“最喜欢看萌宝们自己要干活时的呆慌表情,大到赶猪、买菜,小到刷牙、穿衣。”孩子劳动能力的逐渐退化,不仅只有我们在担心。前不久,西班牙国会通过一项名为《青少年家务劳动法》的提案,虽然不属于强制性、惩戒性法律,但也在立法层面展现了家务劳动教育的必要与紧迫。

  不仅明星的掌上明珠,我们身边的宝贝们,有多少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呢?而我们这些大人,又有多少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呢?

   很有意思的对比调查

   孩子说会做家务,8成妈妈认为在帮倒忙

  “宝宝3周岁了,经常嚷嚷着要洗碗,其实他就是在玩水,全身都弄湿了,满地都是水”、“这几天加紧训练自己穿脱衣服,没办法,老师要求的”……这几天,关于让不让孩子做家务,钱江晚报记者对在家有3~6岁宝宝的妈妈展开了调查,遗憾的是,杭城妈妈们并不重视。尤其是对于三四岁的孩子,超过8成的妈妈认为,做家务就是在帮倒忙。但,作为主角的孩子们怎么说呢?天水幼儿园的戴老师帮记者做了一份调查:大班的小朋友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会做家务,比如拖地、洗碗、擦桌子、端饭,甚至还包括照顾妈妈,帮妈妈找感冒药。小班的小朋友对于什么是家务还不清楚,只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会做到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子。

  从独一代到独二代,父母的溺爱使他们远离劳动。有人评论说,西班牙的立法凸显了“劳动首先是权利,其次才是义务”的价值理念,而这正是当前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最欠缺的观念。

   锻炼动手能力,增进亲子关系

   别小看做家务

  “你家孩子真聪明”、“你们都会背三字经和唐诗了啊”……妈妈间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为人父母将最重要的企盼赋予子女,比如智商,以及最近兴起的情商。唯独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则被普遍轻视。

  在儿童专家眼中,我们对于许多概念的理解过于具象化。做家务,看似简单,但要做好需要大脑、双眼和四肢的协调;思维由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思考,并不断总结修正自己。

  在杭州童学馆的万老师眼中,做家务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培养亲子关系。从原始社会开始,劳动就是基础的交流关系,无论喊号子还是舞蹈,都是在劳动中得到快乐、增进感情。“其实孩子从小就有乐于助人的本能。”万老师说,教育心理学上曾有过一个试验,结果显示,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就乐于帮助大家弯腰捡起无意中掉落在地上的东西了。

  “请你帮我拿一下凳子”、“请你帮我洗一下杯子”……让孩子做家务,学习获取帮助的礼仪,同时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融洽家庭气氛,巩固亲子关系。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不让小孩子参与家庭的必要劳动,他们怎么会与父母分担困难,树立责任意识呢?

   3岁是开始做家务的好时期

   劳动换娱乐,不是好办法

  让孩子做家务,家长得做双倍甚至更多的事情,甚至还会发生危险,这是不少家长的顾虑。天水幼儿园的戴老师说,其实孩子日常会细致观察、模仿,为了一时轻松,你为什么要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呢?

  专家们告诉记者,我们一生中有3个叛逆期,除了青春期,3岁左右就是第一个叛逆期了。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突然迸发,也是参与家务的好时机。若是拖到了7岁左右的第二个叛逆期,孩子就进入了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的思维逻辑,家长指派家务,他(她)一定断然拒绝。

  需要提醒的是,家长不能用做家务来惩罚做错事的孩子。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认为家务是对身心的体罚。调查中,一位妈妈告诉记者,自家宝贝还是挺乐意做家务的,原因就是,做家务能够换取玩iPad的时间。这一招看似有效,但已远离初衷了。

  劳动是人类的需求,万老师说,如果把做家务当成条件,那么孩子未来的逻辑就是一切都是有交换的利益关系。“可以跟他说,今天有几件事情要做,做家务、玩iPad等,要按照顺序一件件做好。”

  当孩子主动做家务时,家长要鼓励和赞美。不过专家们说了,赞美要逐渐淡化,等孩子做更难的家务再强化,这样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