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好声音"如何落地? 看总理怎么说

22.02.2016  10:56

说到底,若想破除“中梗阻”和“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等情形,让“两会好声音”真正成为政府吸纳民意、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途径,关键还是要看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2015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汇报。会议指出,去年两会以来,部门出台的许多政策都吸纳了代表委员的意见建议,但也存在少数部门办理不及时、办理质量不高等问题。要求各部门严格责任,限时办结,确保办理质量,决不能答非所问。

还有半个月光景,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又将成为公众政治生活中极为重要的标记。在这个当口,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认真听取去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显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味。

这一举动表明,两会盛事,并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为期十几天的紧张会期内,而应该贯穿各级各部门政府的全年理政工作;也不应该仅仅体现在会上的畅所欲言、精彩纷呈上,还应该体现在如何扎实有效地将“两会好声音”落到现实当中,真正成为社会公众共享共有的福祉。

近年来,全国两会的参政议政氛围越来越开放,也越来越成为民意汇聚的意见场。在这里,人们可以感知到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真实状况;在这里,各方利益群体意见的博弈、交锋也日见激烈。有人讲,从两会短短的十几天,便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更有观察者认为,一个高度浓缩的两会,乃是观察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绝佳窗口。

此言非虚。举凡亲历两会的媒体人士,乃至关心时事的一般民众,均可以体味察知。可以说,尽管每年都会有个别脱离实际的雷人意见,但总体而言,代表委员们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时段发出贴民意、接地气、切肯綮的“好声音”。而如何使这些“两会好声音”顺利落地,转化为利国利民的政策,促使政府行政走向善治,不仅民众关注,也是总理的关切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