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连续43个月下降 中国制造业危机警报

14.10.2015  15:27

   ——大规模裁员潮是否不可避免?

  1996-2015年PPI走势图

  大家都知道了,不出意外,统计局发布的9月PPI指数同比下降5.9%,与上月创下的新低持平。PPI代表工业品价格,对应的是代表消费品价格的CPI。PPI指数下降表示工业品的价格在下降。

  PPI指数已经是连续第43个月下降,对于中国这样一个GDP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国来说,代表制造业景气程度的工业品价格这样连续大幅度下降,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因为在64万亿GDP的构成中,制造业占比达40%以上,不同于美国的服务业占75%以上,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制造业安身立命的国家。PPI的5.9%的同比下降意味着数千亿乃至上万亿的GDP的损失,意味着制造业在衰退中,背后则是数亿产业工人的命运堪忧。

  铁路货运量、发电量、PMI指数其他数据也佐证了制造业的衰退。

  原因不外乎两点,第一是劳动力成本的连续大幅攀升,第二是人民币的强势升值,从2005年到今天,人民币升值20%。总之,中国制造越来越贵,相比全世界其他经济体,已不再具有优势。

  我们看到,日本企业正在把工厂搬到东南亚,政治因素除外,更主要是成本的考虑,日元大幅度贬值,加上中国劳工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的上涨,导致日本企业在中国赚不到钱。

  甚至中国工厂也在把工厂搬走。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说是东莞一工厂的工人,国庆放假回来发现流水线被拆了,原来搬到越南去了。

  周遭人的切身感受也是如此,随处可以听见工厂关门,或者企业高息借贷的消息。当然生活在北上广一线大城市里的白领阶层,可能很难切身感受。

  下跌并非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看不到任何反转迹象。如今我们正在面临以“智能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工业革命,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飞跃,如今机器可以和机器进行沟通,和自动化生产并不一样,机器正在更大规模的取代产业工人。

  这也是美国把工厂迁回本土的原因。除了制造业成本因素外,科技也是重要因素,未来的工厂里将不再需要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而是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加上带着谷歌眼镜来回巡视的蓝领工人。机器人生产的产品成本将更为低廉,性能更加卓越。

  虽然国内像格力和海尔等大企业也早已意识到了危机并跟进这场工业革命之中,代价是工人的失业。十年以后,当富士康都用机器人生产苹果手机时,百万员工的出路将在何方?而且能跟上这场革命的多是有研发实力的大企业,大部分的中小制造业企业没有这个能力实现转型,连自动化升级都没实现,更遑论智能制造。

  这是中国制造业出现持续危机的深层原因。有一些好的迹象,比如医药等行业越来越繁荣,但和数十万亿GDP的体量相比,有些力不从心。中国制造业体量太过巨大,“世界工厂”的称号不是白拿的,所以像钢铁、石油、煤炭、以及重化工行业怎么掉头还真是一个难题。

  把落后企业全部淘汰是理性的选择,当然不得不承受庞大失业的后果。壮士断腕,如果决策者现在不下决心,今后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编辑: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