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价格如何摆脱“过山车“
在近期肉价、菜价涨势不休的同时,曾一度在中国销售火爆的另一种农产品——玛咖的价格也好似坐上了过山车,攀上顶峰后又急速下落。
玛咖是一种原产于秘鲁的十字花科作物,中国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其后,在商家宣传下,玛咖补肾抗疲劳、改善性功能等功效被不断渲染夸大。火爆的市场需求使得玛咖价格水涨船高,其在中国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
不过,随着产量的剧增和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玛咖正逐渐走下“神坛”。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在玛咖种植区云南丽江的市场上,2014年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20元(人民币,下同)的玛咖鲜果如今已一路跌至每公斤1元,成了名副其实的“白菜价”,令当地许多玛咖种植户血本无归。
记者走访北京数家超市、药店亦了解到,前来咨询或购买玛咖相关产品的顾客并不多。海淀区一家药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期玛咖制品销量平平,“还不如一些传统的保健品”。
事实上,无论玛咖、虫草等保健食品,还是大蒜、大葱等日常食材,中国部分农产品价格近年来都经历过大起大落。在这一怪相背后,折射出的是农产品种植规划不当、供求大比例失衡、资本过度营销炒作等弊端。
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缺乏长远产业发展规划,一味强调“特色”农产品种植;另一方面,有投机资本利用恶意炒作农产品获取高额利润。这一情况造成部分农民对市场形势难以形成清晰判断,亦不具备自主安排农业生产的能力,只有扎堆种植某一种有利可图的农产品。
供给量剧增必然导致价格大幅下降,这是经济学正常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称,为避免该现象损害种植户和投资者利益,官方应引导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令其供给与市场需求实现“对表”。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供给数量相对充裕。”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在此情况下,中国迫切需要通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库存和市场出清难题,把国内生产数量过多且质量不高,卫生安全保障性不好又耗用大量农业稀缺资源的农产品调减下来。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要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注重从供给侧发力,化解“三农”工作新的矛盾和难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发展动力。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此前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央一号文件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很多重要政策部署,总的要求正是围绕市场需求来进行生产,从而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有理由期待,在中国农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农产品市场需求与供给有望实现动态平衡,从而化解因“过山车”式价格波动而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