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跻身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本报北京1月27日讯(记者 杨桂青)近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完成《2015年人力资源强国评价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正在跨越门槛,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报告》显示,2000年,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达到0.782,已超越瑞士、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芬兰、西班牙、意大利和冰岛等部分发达国家。
人力资源强国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概念。人力资源竞争力由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能力和人力资源贡献四个维度构成。在国家或地区层面,人力资源竞争力是具有劳动能力人口规模与质量的总称,是最重要的财富基础和战略资源。
《报告》将人力资源竞争力划分为人力资源强国、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中等国和人力资源弱国。2015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挪威为人力资源强国。其中,美国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保持第一。
《报告》显示,发达国家创新力的集中与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出现结构性变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代表人力资源开发最高水平,处于领先地位。2000年,全球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前20位的国家均是发达国家。到2012年,中国和俄罗斯均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
金砖国家政治、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整体增强。俄罗斯从第22位提升到第13位,中国从第31位提升到第14位,巴西从第29位提升到第27位,印度提升幅度最小——从第51位提升到第50位。
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提升速度居于首位。据历年数据分析,2000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第31位;2005年排名第26位;2010年排名第23位,2012年大幅上升到第14位,这是截至目前中国在世界各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的最好排名。
就未来趋势而言,中国是最有可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人均预期寿命(第33位)、人均受教育年限(第35位)、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第1位)和每10万人口中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第41位)四项指标中,依靠其在科学家与工程师规模优势,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竞争力整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人力资源的物质贡献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快速提升,成为有望实现人口发展战略转型的唯一发展中国家。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报告》显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中存在“二元现象”,一方面,中国人力资源在数量结构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小区间波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升速度不快。这是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竞争水平的必然表象,中国实现对发达国家战略追赶过程中的必然过程。
该报告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国际人力资源评价最新数据,对全球主要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水平进行第二轮评估,历时1年5个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