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文”大家来找碴

10.10.2014  15:09

  请试着阅读以下英文:“One car come,one car go ,two cars peng peng ,one car died……”是否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看懂了。这是一位中国人在国外发生的笑话,大概说的是一名中国人在国外目击了一起车祸,警察来了,问他什么情况,他说了这句话,标准的中国式英文。“一辆车开过来,一辆车开过去,两车呯呯相撞,一辆车死了”。像这种用中式英文来表达或描述一件事情闹出些小笑话,倒也无伤大雅,如果是公共场所,代表官方发布英文提示信息时再出现译错的词语或病句时就实属不该了。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道路指示牌、警示牌、提示牌等被翻译错误,这不仅会让国外友人见笑,更会让人理解为对英文译句工作态度的不认真、不严谨,甚至还会造成错误指示、误导情况发生。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日益完善,服务水平的逐渐提高,乘火车出行已不仅是国内旅客首先的交通方式,特别是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交化的运营模式和高端的服务水准,已经步入了世界领先水平。高铁列车已成为中国铁路与世界接轨的社交名片,逐步趋于国际化方向发展。类似“Fire fight safety device Please don’t move at战火安全设施,请勿随意搬动” 、“Please take good personal luggage请带上好的个人物品”这些翻译过来让人哭笑不得的提示、警示语若在出现在车站内或车厢内会被视为站车建设和铁路服务的重大失误,甚至引来网民热聊吐槽的话题。当然,我们也应理解有些企业或相关部门对标注英文提示存在纰漏,由于英文不同于中文,英文单词相对中文词组显得略有匮乏,对词语的释意不像中文那样细腻,英文单词有一词多义的特点。如今的铁路客户群越来越国际化,为了方便大家出行,必须使用中、英文两种提示,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可能还要增加一种语言。例如蒙文中的售票厅与退票厅只差一点点,汉族人民根本看不出来,但蒙古族旅客却相对更加熟悉自己的文字,但这种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为数民族旅客或外国朋友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建议铁路部门在使用外文提示时,一定要找专业的团队进行翻译,对相同内容采用统一或相近的标识,便于人们在任意火车站、列车上都能通过简单的标识来识别其内容。对少数民族地区更要尊重其文字及语言习惯,切忌用“形似神别”的文字随便翻译使用,避免造成误解,减少旅客对官方工作态度的质疑。(邹媛媛)

编辑:陈丹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