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塑农资生态
|
绘图:刘念
要说眼下最热的词是什么?莫过于“互联网+”了。借风起飞,各类农资电商和依托于互联网的农业服务平台竞相萌发,或是优化销售渠道降低农资价格、或是线上线下联动提供更高效直接的技术服务,或是植入金融、农产品销售等功能,传统的农资生态正在被互联网重构和颠覆。
田田圈:建一个种地人的圈子
在“互联网+”的热潮下,不少农资龙头企业纷纷“触网”,攻城略地动作不断,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前不久重磅推出的田田圈,就在业内引发强震,这个号称要构建“大三农互联网生态圈”的田田圈到底是个什么圈?记者日前前往江苏丰县一探究竟。
1 田田圈做到了——农资价格降20%改变旧有赊销习惯
走进丰县大沙河镇的一家田田圈农业服务体验中心,记者看到,店内统一形象设计,各类农资分类摆放整洁有序。在这里购买农药都是明码标价、现款交易,电脑直接入账。
不赊销,农民能不能接受?这家店的负责人李祥林起初也没底,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开业短短两个多月,销售额已经突破80万元,而他去年一年销售额才30万元。不光这家店,其他地区陆续开业的田田圈中心店都纷纷传来销售额翻倍提升的好消息。
这是怎样做到的呢?丰县田田圈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鲁艳侠告诉记者,价格低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以2.5%高效氯氟氰菊酯(锐宁)为例,以前零售价在8~10元每瓶,而现在每瓶只要5元,其他产品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调,平均降了20%左右。
价格能降这么多,缘于田田圈改变了以往各级代理层层加价的模式,和县级经销商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县域综合服务中心,加盟的零售商则变身为田田圈农业服务中心的员工,厂家、经销商、零售商共同把以往中间环节的差价让利给农民。“虽然利润比之前降了很多,但销售额却有了大幅提升,总的盘子还是做大了。”鲁艳侠说。
不光价格优惠,田田圈的会员制度也颇具吸引力:办会员卡可免费用新电动喷雾器,预存3000元送智能手机、预存5000元除送手机还补贴利息。田田圈还提供免费测土配方服务,每月还有技术培训和会员日优惠活动。目前,这家店已发展会员超过300个。
“以前搞赊销,一年下来除去坏赖账基本上等于白忙,现在每个月领工资有保险,还不用压货,轻松省心多了。”干了多年农资零售商的李祥林说。据了解,丰县目前已成立11家田田圈中心店,7月份将增加到30家。
2 田田圈正在做——网罗作物达人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邵成武是大沙河镇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能手,每年他种的苹果都会比别人的贵一块多钱一斤,周边村镇的农民都会向他请教种植技术。现在,邵成武有了一个新身份——田田圈职业PCA。5月26日,在丰县召开的田田圈职业PCA联盟大会上,100多位种植达人和邵成武一样,获得了田田圈PCA体系的聘书。
田田圈用户发展负责人张建锋介绍说,在美国,PCA专指经过政府资格认证的植保技术专家,专门服务于大农场主、种植基地等。田田圈引入PCA,志在把当地有影响力的种植能手聚集起来,打造成最接地气、最有粘性的技术服务团队。
这些PCA被亲切地称为田哥、田姐,他们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解决农民种植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定期开展农民会和观摩会,建立示范园,推广优秀的农资产品。农资代购也是田哥、田姐的重要职能,但田哥、田姐更看重的是技术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建示范园、组织农民活动、参加培训次数都会成为PCA考核的指标。
现在,除了面对面指导和打电话交流,邵成武服务农民又多了一种方式,在手机上打开田田圈APP,就能及时把病虫害预报和农事操作提醒用图片或语音发送到网上,还能随时回复别人提出的问题。
诺普信南方作物圈部长邓裕介绍,田田圈就是要汇聚大批作物专家和种植达人,利用田田圈平台和互联网工具线上线下为农户服务。未来将在全国寻找更多的作物达人和种植能手,通过一系列培训,更好地为广大种植户服务。
3 田田圈要做的——利用技术服务入口建三农社交·服务生态圈
在每个田田圈农业服务体验中心店,都会在醒目的位置介绍田田圈手机APP的使用,在这个平台上,有种田经、问专家、买农资、来聊天、送福利等几大板块,用户可以了解实时的农业资讯和种植技术、向专家咨询问题和远程诊断、选购农资产品等。
这个平台只是田田圈构建三农服务生态圈的载体之一。邓裕介绍说,田田圈通过四个平台发力互联网。田田圈APP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解决方案;农集网电商平台为农户提供优质实惠的农资产品;农发贷向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田田券把优惠摇到农民手中。
在田田圈的未来规划中,远不是一个农资电商平台那么简单,而是融合了农资供应、信息化管理服务、金融支持的服务平台,并立志打通农产品上行体系和消费品下行体系。
“田田圈是开放的平台,不只做诺普信的产品,只要是优质的农资产品都可以引入进来,未来还将跨出农资领域,整合上游厂家资源,引入通信、日常消费品等。”张建锋介绍,田田圈还会将链接的农户从种到收的情况进行数据化记录,最终掌握农户种植的大数据。
诺普信副总经理王时豪表示,田田圈就是要建一个种田人的圈子,通过优质的农资和植保技术服务,与农户建立了频率最高、粘性最强的互动关系,打造链接大三农最有粘性、最有影响力的入口,最终构建一个全方位对接农户产品、技术、金融、农产品销售等需求,让种植更轻松、让农民更幸福的三农社交·服务互联网生态圈。 (本报记者王腾飞)
“互联网+农资行业”的N种模式
云农场
云农场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一个网上农资交易及科技服务平台,主要为农民提供化肥、种子、农药、农机交易及测土配肥、农技服务、农场金融、乡间物流、农产品定制化等多种增值服务,并建立全天候在线客服体系。目前已建立200多家县级服务中心,2万余家村级服务站。
农一网
农药电子商务平台农一网首创“县域工作站+乡镇服务专员+村级代购员(点)”的三级构架“农一模式”。通过发展村级代购员(点),帮助农民在线下单购买、农药品牌推广及产品知识的普及、植保信息及方案的推广实施等,实现电商落地和线下服务。目前已建立工作站700余家、村级代购员(点)约4000人。
农医生
2014年11月,首创移动互联网远程诊断技术服务模式的手机APP“农医生”正式上线,它建立了种植户与专家对话的平台,实现了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的目的。作为开放共享、互动免费的农技服务平台,农医生上线至今已认证专家10万人,注册用户突破500万。
蜻蜓农服
今年3月,江苏克胜集团发布了“蜻蜓农服”农业服务交易平台。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植保服务、农资超市、锦绣农场、互联网农村金融、乡村旅游等,目前正广泛吸引为农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资厂商、农产品平台、文化创意团队进入。
点豆网
日前上线的综合性涉农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点豆网以PC、移动APP、物联网三网合一推广运营模式服务三农,“一村一站”智慧农业服务站实现商品直达,通过“线上自助下单体验”和“线下专有直达配送”的线上线下无缝对接模式,有效降低农资产品购买成本。 (张晓霞)
“互联网+农药”需着力消除行业顽疾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农资行业亦闻风而动,不少农药企业开始试水电商业务。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趋势是必须的,但这要建立在对“互联网+农药”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盲目跟风。
“互联网+农药”并不等于网上卖农药。因为农药是物技结合、关乎食品安全的特殊商品,技术服务甚至比产品更重要。传统的农药厂商仅通过网络销售平台,直接面对“过低的经销门槛、高度分散的种植市场、专业细化的产品结构、复杂多样的病虫草害”这样的农药市场现实很可能力不从心。
雷军说过,互联网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方法论。“互联网+农药”的落地生根需要着眼于行业顽疾,实现观念的突破、方法论的改进。
赊销是农资经销商最头疼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缺少流动资金,而传统金融体系对大多数农民提供不了充分的融资服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农药的微利销售是走不远的,必须明白“互联网+农药”的本质在于提升服务,而不只是产品销售,农药产品只是服务的部分载体。要通过建立体验中心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提供包括植保、金融信贷、农产品销售等综合服务实现盈利。
农药的不科学使用是农民的无奈选择。当前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力、财力不足,难以为千家万户提供手把手的技术指导,这造成农药经销商成为“用药专家”这一怪象。而农药经销商对病虫害防治认识不够专业,给农户推荐的农药类型和用药时机并不一定科学,这自然造成了农民的用药问题。“互联网+农药”可以建立常见病虫草害的防治档案,提供在线农药医生服务,真正实现专家与农民的实时互动交流,才有可能防止农药滥用。
农药滥用造成了食品安全隐忧。现在人们对农药有恐惧心理,稍有谣言就会风声鹤唳,比如草莓的乙草胺事件。这是因为我们缺少农产品生产的可追溯体系,农药企业小、散、乱、多。“互联网+农药”的实时监控可以实现农药生产、销售、使用的全程可追溯,农产品生产可以精准监控到户、到大棚,进而防止单一事件造成地区性农产品滞销。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形成“寡头农药植保服务商”,政府不再陷入监管对象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而实现充分监管,比如美国农药使用主要由五大农业服务商提供。
作为最传统的产业,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最大。有专家预测,未来5~10年中国农业通过互联网会实现升级重组,整个农资市场将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社区化转型。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设备为农业种植户提供从种到收、科学施肥、精准施药、农产品销售、信贷保险等全链条服务,建设农户互动社区,才是未来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