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攻坚路 百年卓越情】师资队伍建设5年纪实

03.12.2015  14:18

      哈工大报讯(季萱/文  冯健  兰锐/图)“十二五”期间,学校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引培并举的工作方略,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设置高端人才和优秀人才岗位,构建“人才高地”和“政策特区”,建立“高准入、高投入、高产出”的人才发展体系,集聚了一大批高水平领军人才。

      1、坚持党管人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学校将人才工作作为每年两次学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的研讨主题,确立了“学校主导、学院主体、教师主人翁”的人才工作机制,全校上下一盘棋开展人才工作。   

   

   

    2、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现有人才活力

      为了建立科学合理、目标清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管理机制,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潜能合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2012年我校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师资队伍分类管理机制与探索模式探析”人事制度改革试点高校,开展了教师岗位分类设置改革,将教师队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型、科研为主型、教学为主型和应用技术开发型4种类型,构建了“岗位分类聘任、职称分类晋升、人才分类评价”的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立足重大需求,建立五位一体人才发展模式

      “十二五”期间,学校坚持“大师+团队”的工作特色,抓住“平台”和“团队”两个关键,根据学术方向集聚优秀人才,由优秀人才领衔组建科研团队,团队成员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协同攻关,产出高水平成果的同时支撑团队带头人的成长,培养锻炼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人才发展模式。

   

      学校依托“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和“大科学工程”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不断提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集聚人才的能力,集聚了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一批高端人才和青年学者,构筑了“东北地区人才高地”;同时发掘“大师+团队”师资队伍建设传统经验的新内涵,创新科研团队组织形式,在协同创新中心实行“两总制+PI制”科研团队组织模式,科研团队实行带头人负责制,遴选了35个科研团队给予重点支持。

      4、实施系列计划,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学校不断发掘师资队伍建设传统经验的新内涵,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支持计划,设立了科学工作室,构建从青年人才到高端人才的成长通道,为优秀青年人才干事创业提供广阔平台。

实施系列青年人才支持计划

      学校发扬“不拘一格大力培养和使用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传统,高度重视青年后备队伍建设,先后实施了“青年拔尖人才选聘计划”、“教学拔尖人才计划”、国家“重大项目突出贡献人才计划”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形成了整体协调的青年人才选拔、支持体系。

      自2012年启动实施青年拔尖人才计划以来,学校从近千名候选人中选聘了54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拔尖人才聘为教授职务。这批青年人才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1人入选国家优青、“万人计划”青年拔尖等人才计划,占选聘教授总人数的近40%。

实施“青年科学家工作室”制度 

        学校分别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2个“青年科学家工作室”,为具有较大潜力的青年拔尖人才从事重大基础创新提供保障。

    “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支持的高会军教授入选“2014年度全球17位最具影响力科学家”,是入选者中唯一一位中国学者。

      “青年科学家工作室”支持的黄志伟教授团队成功破解困扰艾滋病病毒研究领域30余年的谜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5、坚持多措并举,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

      学校发挥高水平事业平台的引才优势,主动出击,努力破解人才集聚难题,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新进展。

 

      学校出台“人才引进百人计划”等措施,通过《自然》和《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常年发布招聘公告,通过大使馆教育处网站和派出教师等多种方式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加强高端人才引进人才;先后4次组织14个学院,赴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等20余所一流大学举办专场招聘会,吸引700多位青年学者参加,在海外留学生圈子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发挥院(系)主体作用,结合院(系)发展实际需求,提供灵活政策,落实学院人才招聘自主权,广纳海内外优秀人才,吸引青年才俊来校。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引进各层次人才150余人(含“千人计划”),储备了一大批优秀青年后备人才。其中,18人入选“千人计划”,11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引进国家杰青1人,1人培养成为国家杰青,3人入选国家优青,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4人入选“新世纪”。

   

    学校以“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为依托,以“首席国际学术顾问聘任计划”为牵引,以“科学家讲坛”、“青年学者论坛”为平台,与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阿岗及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15个海外学术合作基地,从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30所世界一流大学聘请了34名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等著名科学家担任首席国际学术顾问,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知名学者做客科学家讲坛和青年学者论坛,并受聘兼职教授,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在我校聘任的首席国际学术顾问中,1人入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人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3人获得“千人计划”外专项目。   

   

      6、加强博士后培养和出国留学工作,为人才队伍做好储备

      “十二五”期间,我校招收博士后1165人,其中外籍博士后57人;获批中国博士后基金5742万元,其中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获批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第54批面上资助获批人数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获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2533万元,每年获选黑龙江省博士后青年英才计划人数居全省高校第一位。

          教师公派留学人数连续5年提升,5年共获批535人,获资助总额5823万元。

   

      7、注重质量水平,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十二五”期间,博士化率由64.8%提高到76.3%;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由29.2%提升到41.3%;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杰出人才均有较大增幅,建设了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