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木兰县农民致富的“定心丸”

06.11.2015  09:34

  北方的初冬,带给人们阵阵寒意,而木兰县木兰镇西亚村贫困户许禄忠夫妇二人的心里却是暖暖的。自从2015年加入养羊合作社以来,这日子过得真是有盼头,特别是看着羊舍内的近300只肉羊,这心里更是乐开了花。老许高兴地对记者说:今年的收入能突破5万元,同时他对发展壮大养羊业,充满信心。 

  木兰县是全国革命老区县,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8.9万,属于典型的农业县份,尚有贫困村35个。面对贫困乡村无工业,农业产业缺乏特色,不成规模,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极为有限的实际情况,木兰县委、县政府,着眼于辖区贫困村屯的地理特点、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科学定位、因村制宜,分类推进”的原则,以发展特色经济为依托,突出地域经济特色,围绕资金、政策和项目,培育发展“七大扶贫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产业向农业集中、土地向基地集约、贫困户向合作社集结的发展新格局。全力发挥贫困群体的能动性与内在潜力,变“输血”为“造血”,有效改变贫困面貌,给农民吃了一颗致富的“定心丸”。 

  打造肉鸡产业基地。借助县委、县政府扶持肉鸡产业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哈尔滨宏昌牧业有限公司、永胜养鸡场等辖区畜禽养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5个贫困村建成5处3.6万平方米的全自动化标准肉鸡养殖基地,年出栏肉鸡200万只以上,年创收600万元。 

  打造育肥羊产业基地。木兰县在推进小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利用撤并村屯闲置的土地和废弃地,内联外引大力发展养殖业。抓住哈尔滨东来园公司在木兰县建设屠宰加工厂的有利契机,依托肉羊产业政策扶持,在6个贫困村建成6  处2.6万平方米的快速育肥羊基地,年出栏肉羊3  万只,年收入600万元。 

  打造柳制品产业基地。木兰县素有“龙江柳编第一县”的美誉。近年来,扶持达河柳制品工艺有限公司等柳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同时,大力鼓励支持贫困户发展柳条种植基地,形成了龙头牵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模式。在大贵镇民胜村和向前村建插柳基地2处6000亩,解决1000个农民工就业,人均月收入超2000元以上,年收200余万元。同时,依托东兴镇满天村的竹柳加工基地,在17个贫困村发展速生竹柳种植基地17处,面积3000亩,年创收3OO万元。 

  打造粘甜玉米种植产业基地。县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订单经济。立足于哈尔滨吴伟农业循环经济有限公司开发粘甜玉米深加工的独特优势,在10个贫困村种植粘甜玉米1万亩,每亩增收200元。 

  打造绿色蔬菜产业基地,依托绿华园蔬菜保鲜集团冬储鲜蔬菜的有利条件,利用东安、满天、东山、三胜四个村智能化节能温室,发展温室蔬菜6000平方米,粮改菜1000亩,贫困群众实现年增收600万元,亩均增收300元,户均增收5000元。 

  打造中草药基地产业。组织贫困村群众发展西洋参种植。木兰县投入国家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引导贫困群众采取自筹、入股等形式,整合资金200万元,发展中草药专业屯2个,户均收入超万元,参与入股的贫困户实现当年脱贫。 

  打造木兰大米产业基地。充分发挥哈尔滨市新民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加工销售绿色、有机大米的优势,厂组织贫困村成立8个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180户贫困户参加水稻种植联合体,种植优质绿色水稻3000亩,户均增收6000元。             

  木兰县通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七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步成为该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截止到目前,木兰县贫困人口由7.5万人减少到4万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345元增长到39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