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累计安排50亿元财政资金推进天保工程
甘肃省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金投向,立足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自2011年天保工程二期实施以来,累计安排财政性资金50亿元,年均投入比天保工程一期增加了3.1倍,全省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推进,甘肃省强化森林抚育,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森林资源管理逐步从工程一期时的单纯保护转向保护和培育结合。支持工程区开展中幼龄林抚育413万亩,有效解决了林分生长过密、林木生长缓慢等问题,森林蓄积、林分质量和生态效益显著提升。截止到2014年底,全省1.23亿亩森林纳入天保工程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实施范围,天然森林继续全面停止采伐,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同时,天保二期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28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76万亩,封山育林211万亩,森林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
甘肃省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林区转型发展,天保工程区国有林场改革取得突破,庆阳市被列为全国7个试点之一。通过改革,庆阳市国有林场全部定性为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员公用经费纳入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同时,争取中央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试点补助,支持剥离林区开办的教育、医疗等社会职能,以及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和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子午岭林区面貌焕然一新。此外,中央和省上进一步完善了天保工程投入保障机制,工程二期改变了一期投入标准一定11年不变的静态预算控制,明确了将根据社会工资增长、物价变化等因素对投入标准进行动态管理。
甘肃省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资金投向,改善基础设施,着力强化资源管理,支持维修和新建森林管护站点249个,改善林区基本管护条件;集中力量扶持重点林区防火道路建设。同时,多渠道整合筹措资金,在白龙江、小陇山、祁连山、兴隆山、合水林业总场设立生态监测站5个,填补了天保工程效益监测工作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