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保障房供地完成过半 地价增长未波及房价
3日,北京市国土局对外通报了今年上半年土地供应情况。截至6月30日,今年本市经营性用地成交290公顷,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224公顷,保障房供地已经完成计划指标的50%。专家分析,今年上半年本市经营用地供应量明显小于去年,符合“瘦身减量”的原则,虽然部分地块地价较高,但还并未给现有房价带来明显压力。
上半年保障房供地224公顷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土地市场共成交经营性用地32宗,土地面积约290公顷,这其中包括住宅用地约174公顷,商服用地约115公顷。从建筑规模上看,大约为49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约272万平方米,商服约225万平方米。成交额达到634亿元,政府土地收益约327亿元。
对于市民普遍关注的保障房用地的供应情况,北京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对外介绍,截至6月30日,今年本市累计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落实224公顷,完成计划指标的50%。
对比去年,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经营性用地供地量明显减少。市国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分析,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上半年,本市出现了土地成交量大幅提升的情况,尤其是2014年上半年,经营性用地成交金额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截至今年6月30日,本市经营性用地面积及金额虽然较去年同期明显下降,但与其它年份相比,成交金额仍处在较高水平。
“上半年经营性用地供应量明显减少,符合‘瘦身减量’的年度供应计划编制原则。”北京房地产估价师和土地估价师协会监事长郭晋林对记者说。根据今年4月北京市下发的全年供地计划,今年本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体思路为减量发展、结构调整、保障民生和集约节约。郭晋林认为,从城市战略定位和产业调整方向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要求看,上半年供地“瘦身减量”也是适度的,供地节奏也比较合理。
“由于土地的自然稀缺性,不可能是无限制增长的供应,北京的减量供应符合国土部去库存和盘活存量的要求。”北京康正宏基房地产评估公司总经理梁津说。
经营用地溢价率明显下降
从净增程度上来看,截至6月30日,今年经营性用地的平均溢价率为25%,较2014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用地的平均溢价率为33%,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商服用地平均溢价率为14%,同比下降34个百分点。
参与市场竞争的平均竞买单位家数为5家,与2014年全年持平。从成交价格上看,截至6月30日,今年经营性用地成交楼面均价12757元/平方米,比去年同期上涨7%,与去年全年单价水平基本持平。
“供地方式、供地节奏、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供应量相对减少、竞争也较激烈,溢价率较高,这也是市场的正常反应,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现有房价的大幅度波动。”郭晋林介绍,以往一宗土地成交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常常会带动周边房价快速增长,但从2015年一季度开始,地价动态监测机构发现新的趋势,就是土地市场热,但房市却较冷,房、地两个市场出现了悖向发展趋势。
今年上半年丰台区成交了3宗地,其中2宗地块的溢价率达到了49%以上,平均楼面地价为2.2877万元。这个数字与去年上半年丰台区成交的3宗地的平均楼面地价相比,增长了23.88%。不过在房屋交易价格方面,在去年5月到今年5月之间,丰台区房屋交易均价始终在-6.4%到3.9%之间浮动变化,今年5月与去年5月的房屋交易均价相比,还下降了2.29%。数字表明,地价增长并没有引起房价的明显上涨。
下半年优先供应民生用地
今年下半年,民生用地依旧是国土部门土地供应的重点。市国土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今年下半年将继续优先民生用地供应,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同时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鼓励国有企业利用自有用地建设自住型商品房。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国土部门将结合城市战略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稳妥做好商服用地供应工作。
北京市国土局网站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30日,土地市场正在交易的经营性用地还有7宗,土地面积约56公顷,其中住宅用地约49公顷,商服用地约7公顷。(作者: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