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交警一年增设护栏3.7万米 设立70余处过街安全岛
2014年,哈市交警部门为规范行人的过街交通秩序,长期以来哈市交警部门一直采取宣传、教育、劝导、处罚等引导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通过调整行人过街信号配时,增设行人过街天桥,增加行人过街安全岛,完善中小学门前行人过街警告标志,行人过街斑马线清晰化,增设人行道隔离护栏等方法,不断完善行人交通设施,有效破解了部分路口、路段行人交通无序的状况,并且出现了行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过街的现象。
哈市新阳路康安路高架桥清晰的交通标线。杨志勇 摄
新增8座过街天桥行人过街更安全
“学校门前增加过街天桥后,我们过街更安全了”旭东中学的李凡对学校门前增加的过街天桥感到很高兴。据了解,旭升中学原来设置的是人行过街信号灯和斑马线,但在交警调研后发现,该校门前的保健路属于双向10车道路段,行经该路段车辆速度很快,存在事故隐患,在交警部门的建议下,该路口在2014 年设置了过街天桥,并对整个路段施行了路中心隔离护栏封闭,学生们和周围居民的过街安全有了保障,该路段机动车通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014年在道外区北环路上的老年大学设置的行人过街天桥,得到了老年大学的老人们的一致称赞。
“有了这座天桥,我们再也不怕过街了,以前过这个路口,总是怕被车撞到,政府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儿”在老年大学学习的吴华老人高兴地说。
“在道路上设置行人过街天桥或通道,是实现人车交通各行其道,减少人车交通冲突的有效方法,今年以来在交警部门的建议下,哈市又增加了8处行人过街天桥。”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韩继涛向记者介绍。
施划在哈市道里区曼哈顿商圈区域的X型斑马线。杨志勇 摄
70处过街安全岛为行人过街撑起安全屏障
近年来,随着哈尔滨道路拓宽改造,双向8车道以上的道路越来越多,宽阔的道路在提高机动车通行能力的同时,却给行人过街带来了困难,一个信号周期很难通过路口。为了保障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进行多方对比后,设置了适合北方气候和交通环境的行人过街安全岛,这种安全岛高出路面近三十公分,四周配有暴闪警示灯,两侧配有安全护栏,防滑的表面还配有无障碍的斜坡设置,保证轮椅和推自行车的人通行,自从设置该安全岛以来,哈市未发生一起行人二次过街被机动车撞伤的交通事故。
早晨交通高峰时间,记者来到新阳路与建议街路口,发现该路口的行人过街安全岛利用率很高,每个信号周期安全岛上都站着7、8个行人。
“安全岛比路面高出一截,站在上面让我感觉很安全”在凯旋城居住的李女士对记者说。
“为了保证行人过街安全,今年我们在友谊路、大直街、中山路等一些超宽路口又增设了40处行人过街安全岛,全市的行人过街安全岛总数已经达到70余处”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设施大队设施科科长刘志刚向记者介绍。
3300余根隔离桩还人行道于行人
“加上这些隔离桩,机动车就再也不能在人行道上停车了,交警这个办法真不错”家住道里区安道街的居民,见交警正带领施工人员在人行道路口处打隔离桩,他表示很赞同这种做法。
“我们在道里区重要商圈和居民社区周边,大量设置这种隔离桩,主要防止机动车在人行道停放,对于那些仗着底盘高,仍在人行道停放的越野车,我们将严格处罚”在安道街正带领工人打桩的交警道里二中队副中队长祖瑞鑫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在交警执勤的过程中,发现不适合机动车停放的人行道,被违停的机动车大量挤占,严重影响行人通行,为了有效治理这种违法行为,还路于行人,同时也减少行人交通违法,哈市交警部门在南岗和道里商圈已设置隔离桩3300余个,机动车占用人行道和盲道的现象明显减少。
科学设置隔离护栏规范行人过街秩序
尚志十二道街至石头道街沿线,一组组蓝边白底的交通隔离护栏引人关注,由于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该路段,行人随意横穿道路的现象减少了很多。
“以前驾车经过这个路段,我总是很紧张,生怕有行人从路边闯出来,现在放心多了,有了护栏,基本没有行人乱穿了。”一名5路公交车司机对记者说。
“城市商圈周边,行人交通违法现象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道里商圈和南岗商圈,部分路段增设了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的交通护栏,真正实现了人车分隔,行人乱穿马路的现象明显减少”刘志刚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2014年哈市交警部门在石头道街、哈药路、果戈里大街等路段,均进行了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隔离护栏设置,目前已达8000米,截至2014年12月末,已新增、调整各类交通隔离护栏达3.7万余延长米,迁移、维护护栏3万延长米。
800余块校区警告标志让学生安全家长安心
在学府四道街哈尔滨学院门前“一停、二看、三通过”的提示牌十分醒目,在此处过街的学生,看到标志时都会主动停下脚步,注意过街安全,道路两侧的警告标志很明显,在此经过的机动车都主动停车避让斑马线上的学生。
“学校前的警告标志清晰醒目,看到这样的标志,我知道前方肯定有学校,我都会减速慢行”一名在斑马线前主动停车的司机对记者说。
“2014年我们在全市350所大中小学门前完善和设置警示标志达800余块,对不清晰的过街斑马线重新进行了施划,为了科学设置标志位置,设施大队的交警经常要前期设计勘查,后期随工程队施工,1个月的行驶路程近万公里”刘志刚向记者介绍。
错位斑马线让行人自觉走斑马线过街
邮政街与红军街交叉口,一组错位式行人过街斑马线设计引人关注,两条路中心护栏在路中包围成了一处安全岛,出入口分别设在了行人习惯过街路口的两侧。
“过去大家都在这个位置过街,知道违法但走过去很近,现在这地方画上了斑马线,车辆的速度降下来了,我们也感觉安全多了,这种设计让人感到太方便了”一名在此处过街的李女士对记者说。
“错位斑马线与我们平时看到路口直线型斑马线不同,这种斑马线有的是对角线形状,有的是斜线形状,还有的是中间断开错位的,它的设计多样,是结合畸形路口特点,设计符合行人过街习惯的斑马线,这种斑马线的好处是符合人们就近过街心理,人们会主动走斑马线过街”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秩序处韩继涛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2014年交警部门在曼哈顿商圈设计的X型斑马线、文宣街与中山路的斜线斑马线,均属于错位型斑马线,全年交警部门还着重进行了斑马线清晰化的施工,包括斑马线和其它标线在内,共施划交通标线75万平方米,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加40%。
科学调整行人过街信号灯配时缩短行人过街时间
“研究表明,行人过街时心理可以忍受的最长等待红灯时间是90秒,我们在设计和调整行人过街交通信号时,充分考虑了行人的心理特点”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科技刘勇向记者介绍。
记者来到中央大街与经纬街交叉口,发现此处的交通信号灯均为太阳能式信号灯。据了解该处信号灯组可以与经纬街沿线的交通信号同步运行,无线摇控配时技术还可根据交通流需要随时调整。
“过去这处路口没有信号灯,行人有时要和机动车抢路,现在设置了信号灯,感觉安全多了”一名过街行人说。
据了解,2014年哈市交警部门,在对交通信号的配时调整上采取了精细化运作,不同的路口、路段,不同的流量、时段,不同的季节和假日,采取不同信号配时,在部分路口还推出了信号配时无线摇控技术,2014年交警部门共新建交通信号灯27处,改造隐患信号灯岗38处,改造不标准信号灯具2000 组,调整维修信号灯5000余次。(作者: 杨志勇 马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