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土地规模化经营解析

20.12.2014  15:21

  今年春夏之交,本报连续报道了佳木斯市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做法。半年后的今天,各类经营主体在两大平原综合配套改革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其土地规模经营中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记者再次走进佳木斯。

  如今,在佳木斯,新型经营主体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带动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程度提高,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改善服务环境,拉动市场销售,破解现代农业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的催化剂。土地、机械、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化整合,不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土地集聚与伴生的更多活力分子重新排列组合,从量变到质变生成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联合引发聚变

  去年底,汤原县永发乡朝阳村书记白云鹏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本村10名农民创新尝试新技术,流转耕种了过去拴住100多人的3200亩玉米地,在这片半山坡瘦地上创造了亩产2200斤的历史最好记录。“带地入社,比自己种多收入2100元,比包出去多挣了5400元。”10年来一直在外跑运输生意的村民佟智英终于不用顾虑种地了,“这回可以安心在外面做生意了!”

  桦川县新峰农副产品合作社算了一笔秋收账:1.1万亩带地入社,保底收入每亩586元,土地折资入股分红每亩186元,国投农机设备分红每亩175元,每亩总收入947元。而据测算,当地农户自己种每亩收入平均917元,带地入社做个挂名农民,比把身子拴在土地上自己种还高出30元。

  效益从哪来?理事长文景刚给出了答案:水田扩池改造,每亩地增加种植面积2%,增收60元;大型农机具有了用武之地效率大大提高,每亩节省成本70元;集中采购生产资料每亩地节约70元;统一品种与企业订单回收,每斤高出5分钱,每亩多收入60元,共产生效益260元。除农民得实惠外,投资入股每1元钱的收益率也达到了31%。

  来自佳木斯农委的一组数据可证实规模农业“托拉斯”的膨胀发展和能量释放。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已经突破1.6万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8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7.4%,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3%。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通过规模经营拉动粮食增产在8%左右,农机合作社拉动粮食增产在15%左右,最高达到20%以上。

  已畅通研产加销一体化流程的桦南鸿源米业与永昌合作社,今年尝试让社员带地入股企业,享受5%-10%的加工利润,每垧地在三次分红外又获得1000元加工利润。

  建立社企联盟,引入工商资本,现代农业的凝聚力正在发生势能“聚变”。

  融资释放热能

  受困于缺抵押、少担保,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规模种养植的发展瓶颈。

  如今,新政策赋予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的权利,农村沉睡的资本被唤醒,金融热能融开了农业发展路上的坚冰。

          富锦东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经营3万亩地,每年都受春耕启动资金不足的困扰,2013年贷款300万跑了2个多月都因没有合理抵押物无功而返,最后在政府的协调下通过财政担保、企业担保才拿到贷款。“等拿到钱时水稻都快插完秧了!”            今年,合作社共计贷款1000万,除通过联保方式在农行贷款200万外,在富锦市土地流转平台,用1万亩土地流转经营合同作抵押,通过国粮集团担保贷款800万,不但解决春耕、扩大规模经营资金问题,又建起了年产70吨的酒厂。“政策越来越好,贷款越来越便捷,明年用土地经营权抵押可以直接贷款有盼头了!”理事长杜国东说。            如今,在传统五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佳木斯市推出了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粮食补贴质押贷款、土地预期收益贷款等14项信贷创新产品,满足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今年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涉农贷款余额560亿元,较年初增加84亿元,创新信贷产品贷款余额76.25亿元,较年初增长43.78%。          创业炼出“钱”景          土地的集聚牵动释放了生产力,也解开了束缚农民手脚的枷锁,农民离土创业成为农村增收的重要渠道。         朝阳现代农机合作社发起人王勇懿是桦南农民创业先进典型,合作社流转了440户村民1.4万亩土地,耕种只需要20多人,闲下来的农民干什么一直是他的牵挂。去年起组建烤烟合作社用工100人,养黄牛用工6人,联系到俄罗斯种地15人。          37岁的赵丙岩给王勇懿当机械手,一年最多工作8个月就能挣5万元,3垧地带地入社又收入4万元,父亲和媳妇在烤烟合作社打零工,加起来一家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今年我花30万在县城里买了楼,明年两个孩子都要进城上学了。”有些腼腆的小赵一脸幸福。          桦南县打出“稳固外输,推进就近就地转移”牌,实现了内外兼顾、双效齐收。青岛宏洋木业有限公司目前已接收398名桦南县务工人员常年务工,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汤原县利用原有渠道向异地转移2.1万人,其中境外输出(韩国、日本、俄罗斯)3332人,创劳务收入5.18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合作社拉动、创业带动、小城镇建设等渠道,走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达35.8万人,创劳务收入38.6亿元,农村务工人员离土创业“耕”出一片新天地。          服务迈向多元          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促使政府监管服务职责格局发生变化。“政府要搭好平台,做好裁判,鼓励多元化服务主体并存,在监管和服务上要力求规范化和标准化,核心问题是建立促进农民持续增长的利益机制。”佳木斯市市长林宽海说。          为此,佳木斯市率先出台了《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意见》等多个指导性文件,一时间,各县(市)区纷纷行动,创新机制,转变职能,形成以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专业企业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模式。        针对农产品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的突出矛盾,佳木斯市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和培育力度,成立了佳木斯优质农产品协会,整合科研、合作社、龙头企业136家,申请了国内唯一一家以地级市名义申报的地理标识——“佳木斯大米”。与沈阳中农大市场合作,设立“佳木斯绿色食品销售专区”,50家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累计销售特色农产品30余品种2600余吨。政府从重生产到重销售的服务转变,行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战略结盟,佳木斯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        为打造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样板,富锦市优化资金设备建设了集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防灾减灾指挥中心、农机耕作指挥调度中心、水利灌溉试验站及人工湿地生态气象综合观测站为一体的水稻智能化生产示范园,园内负责土地经营的东北水稻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享受农业信息化服务,还与大连金玛集团签订种植合同,企业提供生产标准,降解技术和担保贷款,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0.15元回收后统一品牌面向全国销售。“有政府和企业的服务,我们只管种植,其它的都不用操心还能多收入,现在合作社也好干了!”理事长刘春说。      如今,随着乐巴克皇家植物医院、佳天德颐、天润、金玛、金铭恒源等民营企业进入农业领域,佳木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壮大。 编辑:朱红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