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佳木斯市粮食生产加工销售情况的调查报告
本网讯(张霁月)一、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仓储情况
(一)粮食生产、品质情况。全市2014年粮食总播种面积1449.2万亩,三大作物总产137.35亿斤。其中水稻面积680.35万亩,产量68.73亿斤;玉米面积531.71万亩,产量61.86亿斤;大豆面积237.14万亩,产量6.76亿斤。水稻主栽品种有龙粳31、龙粳39、垦稻12等15个品种,面积最大的是龙粳31、龙粳39两个品种,约占水稻面积的45%左右,六个县(市)区都有种植。玉米主栽品种有绿丹2、德美亚3、鑫鑫1号、吉单519、绥育20等20多个品种,其中绿丹2、德美亚3、鑫鑫1号、吉单519面积较大,四个品种种植面积约占玉米种植面积的30%。大豆主栽合丰55、垦丰16、绥农26、黑河38等16个品种,其中合丰55、垦丰16、黑河38种植面积最大,三个品种约占大豆种植面积的25%左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面积830万亩,占耕地面积49%;其中绿色大豆250万亩(其中富锦100万亩,同江、桦川、桦南各50万亩),水稻400万亩(其中富锦150万亩,汤原100万亩,桦川、桦南、郊区各50万亩),玉米150万亩(桦南、郊区、汤原各50万亩),白瓜30万亩(桦南)。基地共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订单面积489万亩,占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59%。其中富锦订单面积103万亩,占富锦绿色原料标准化基地面积41.2%;桦南订单面积163.5万亩,占桦南基地面积90.8%;同江订单面积20万亩,占同江基地面积40%;汤原订单面积70.5万亩,占汤原基地面积47%;桦川订单面积57万亩,占桦川基地面积57%;郊区订单面积75万亩,占郊区基地面积75%。企业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识126个,有机食品认证标识16个。全市获地理标志5个(富锦大豆、桦南白瓜与白瓜子、桦川大米、佳木斯大米),共有“三品一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数量772个,认证面积156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92%。同江丰顺公司通过了ISO9001和ISO22000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10000亩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基地,2015年与农民合作社签订德美亚1号玉米订单30万亩。现已申办绿标2个、正在有机食品标识3个,生产的玉米粉、玉米糁等产品全部带着追溯“二维码”上市销售,已实现质量全程可追溯,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远销哈尔滨、广东、香港等地,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冬梅集团在桦南县建立了6000亩大豆生产基地,专供冬梅集团生产豆粉,保证冬梅系列豆粉质量,使冬梅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二)粮食加工情况。全市有粮食加工企业212家(在粮食局登记注册),其中水稻加工企业188家,2014年水稻加工量75万吨;玉米加工企业6家,玉米加工量21万吨;大豆加工企业12家,大豆加工量8万吨;面粉加工企业6家,面粉加工量6万吨。截止6月末,全市粮食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1亿元,完成工作目标的36.2%。受成本价格及市场行情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粮食加工企业整体开工不足。其中水稻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达到40%左右,规模以下企业开工率不足20%;玉米加工企业开工率为20%-30%;大豆加工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为支持水稻加工企业和玉米加工企业发展,省委、省政府在对我省前期出台补贴的基础上,竞购并加工政策性水稻、玉米的加工企业,加工玉米补贴标准由原来每吨200元提高到400元、加工水稻补贴标准由原来每吨100元提高到200元;对企业自行收购的新粮并加工的,给予玉米每吨100元、水稻每吨50元的补贴。我市共有13户粮食加工企业(其中水稻加工企业11户,玉米加工企业2户)被省粮食局纳入加工补贴企业名单,享受加工补贴政策。
(三)粮食销售情况。我市原粮销售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和民营企业收购。二是外地企业来我市设点采购。三是本地粮食加工企业加工转化。目前我市农民粮食产销基本平衡,个别年份个别地方的粮食出现卖粮难。2013年末,由于秋季连续降雨,导致玉米收获后由于保存不当出现生霉粒超过国家标准,国有粮食企业无法收购,只能出售给玉米转化企业。2014年6月末,我市地方国有粮食企业共完成粮食收购158万吨,其中水稻完成收购82.75万吨,玉米完成收购75.25万吨。我市水稻销售渠道畅通,没有积压现象。我市的大豆产量不大,但是因为近年市场价格低迷,主要大豆加工企业停产,农民销售对象主要是豆制品加工企业和市民日常需求,因此,销售期延长,基本延续到次年的7、8月份才能完全售出。2014年我市粮食三大品种粮食商品量633.9万吨,其中水稻商品量300.1万吨;玉米商品量302.3万吨;大豆商品量31.5万吨。截止2015年4月末,政策性粮食收购期结束,共收购农民手中余粮630.2万吨,占粮食商品量的99%。其中农民手中的水稻和玉米均全部销售,大豆销售了27.8万吨,占大豆商品量的88%。剩余的3.7万吨左右大豆主要集中在富锦(2.2万吨)和桦南(1.5万吨),主要原因是今年大豆市场价格低迷,有条件的农民选择自己储备,等待市场价格上行时择机销售。
(四)粮食仓储情况。佳木斯行政区域内纳入仓储设施统计口径的粮食企业共计269户(含辖区内农垦建三江管局98户、红兴隆管局4户企业),其中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36户,其它国有企业37户,中直企业16户,社会多元主体180户。截止4月末,储存总能力2064万吨。按企业类型分,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储存能力557万吨,其它国有企业253万吨,中直企业256万吨,社会多元主体998万吨。按储存仓型分,有效仓容1712万吨,简易仓容32万吨,罩棚储存能力157万吨,露天储存能力77万吨,千吨囤储存能力86万吨。2014-2015年,向国家、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共5220万元,用于全省53亿斤保温钢板平房仓项目和90亿斤储粮罩棚建设项目。同时,还协调中省直粮食企业在我市增加仓储设施投资,积极引导民营粮食企业建仓扩地。全市2014-2015年共增加仓容406万吨,极大的提高了我市粮食仓储能力。目前全市粮食仓储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全市粮食仓储能力存在缺口。近几年,随着我市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仓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显。每年全市粮食商品量达到近800万吨,除去流通数量,还有超过500万吨粮食需要存储。而我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容已满,目前还有约70万吨粮食露天保管。非国有粮食企业还剩余约300万吨仓容,但存储条件还达不到政策性粮食存储要求,近几年全市仓储缺口约200万吨左右。二是仓储设施老化严重。我市国有粮食企业自2002年以来,国家及企业自身对仓储设施建设的投资很少,仓储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限制储粮规模,影响储粮安全。国有企业现有的仓容中,约有20%为98年以前建设,需要维修改造后才能投入使用;非国有企业现有的仓容中,约有15%为98年以前建设,但由于受企业规模、经营状况及资金等方面限制,除个别规模较大企业仓容能力可达10万吨以上,大部分非国有企业仓储能力在5万吨以下,部分规模较小的粮油加工企业仓储能力不到2.5万吨,基础存储条件相差较大。非国有企业在仓储设施上投资较为谨慎,因仓储投入回报率低,大部分企业在仓储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维修改造费用少,仓储条件简陋,不能满足政策性粮食的存储条件。
二、稻强米弱、质优价不优的原因分析
(一)稻强米弱的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是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水稻价格好,大米价格较低,企业加工利润小。这不仅有我们自身没有叫响品牌问题,也有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影响的问题。近几年,国家在水稻收购上连年提价,收储量逐年增大。加工企业要收到新粮,除了现金支付外,还要高于市场收购价格1—2分钱/斤才能将新粮运到加工场地。2012年水稻收购价格2.8元/公斤,2013年上调为3元/公斤,2014年上调为3.10元/公斤,但大米价格三年间却没有上涨。据调查,2014年水稻每公斤上调0.1元,就吃掉加工企业的全部利润,而且企业人工费、取暖费、电费等加工成本在逐年增加。经营管理较好的大米生产企业每加工1吨水稻的纯利润不足100元,如管理不善或是资金不充足,利润更低,企业受原料和市场双重挤压、生存空间极窄。这造成我市稻米加工企业开工率不足的主要原因。目前,全市水稻还有一些加工量,就是一些企业开工为了与老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赔钱也要加工生产。
其次的原因就是水稻生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水稻专品种生产面积少。初步统计,我市“六县一区”水稻品种约有50多个,每个县主栽品种在3个左右,全市受积温带的制约,累计主栽品种达到15个。长粒型水稻主载品种只有垦稻12、绥粳4和龙庆稻3号(香稻)三个,其余都是圆粒型品种。粮食仓储收购只看标准是否符合等级不看水稻品种,但加工企业收购时更喜欢一个品种(专品种),这样加工出来的大米品质一致,有利于向外打品牌和销售。实际上我市多数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品种生产基地,很难收到一个品种的水稻,在水稻上市时能收到水稻就很满足了,也没有收购专品种水稻的意识和愿望。据调查,我市有专品种生产基地的企业只有汤原香兰米业、桦南鸿源米业等10余家。玉米和大豆情况也是如此,玉米品种混杂更为严重。全市玉米推广使用品种达100多个,每个县的主栽品种面积不超过玉米面积的15%,全市主栽品种累计达到20多个。大豆使用推广品种达30多个,多以高油品种为主,全市主要栽培品种有垦丰16、合丰55、黑河38等,推广使用面积较大的是垦丰16、合丰55为主。二是水稻生产成本较高,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小。由于2014年农业丰产丰收,今年农民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外包地价格普遍上涨,旱田普遍上涨2000元/公顷,水田普遍上涨3000元/公顷。农民雇工价格也有上涨。据调查,农民长期雇工每天需要100元,短期雇工每天需要200—300元,农业生产成本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高位运行。近年来,我市水稻公顷生产成本投入在8000元左右(含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整地、播种、插秧、中耕、收获等机械作业费,补(间)苗、除草及施肥、防病等田间管理人工费),大豆公顷生产成本投入在4000元左右,玉米公顷生产成本投入在6000元左右。如果流转土地耕种经营,水稻公顷成本将达到18000元左右,大豆公顷成本将达到10000元左右,玉米公顷成本将达到12000元左右。如果水稻公顷产量按平均15000斤计算,水稻斤粮成本1.2元,销售价1.55元/斤,加工成大米后成本接近2.2元/斤,加工企业几乎没有利润空间。
(二)质优价不优的原因分析。我市水稻品质优良,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从农作物生长环境看,我市空气质量好,水质基本没有污染,耕地由于开发较晚,污染较轻,具备生产优质农产品的先天条件。从水稻品质来看,我市水稻都是粳稻,比南方籼稻品质好。从气候条件看,我市早晚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农产品口感好。通过此次调研分析,我市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从外因上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市优质水稻受到南方一些省区冲击较重。南方一些水稻主产区,认识到籼稻市场小后,开始进行品种改良,把生产籼稻改为生产粳稻。目前,全国粳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江苏、吉林、辽宁、云南、浙江、安徽、山东、上海、河南、河北、内蒙古、湖北、宁夏、甘肃、四川、江西及湖南等24个省(区),粳稻主产省有黑龙江、江苏、吉林、辽宁、云南、浙江、安徽七个省,不再是东北特有。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七省粳稻产量占全国的90%左右,其中黑龙江粳稻产量为2196万吨,所占比例为35%,江苏粳稻产量为1636万吨,所占比例为26%,两省产量合计约占全国的61%。特别是近年来,南方科研工作者将东北大米中的圆粒米设定为苏北大米改良的目标,取得了明显进展。改良过后的苏北大米与东北大米外观相似,口感接近,在当地种植、当地加工的苏北大米在运输成本上比东北大米每吨又降低200元,极大地挤占了东北大米的市场。还有一些省份在品种模仿北方粳稻大米的米形,然后以北方米打入市场。一些地方采购一些北方米,掺南方米出售,更有甚者直接用北方米的包装卖南方米,以假充真,严重冲击真正的东北大米销售,诋毁了“东北大米”的品牌。二是受国际市场冲击较重。据调查,当前玉米、大米进口完税价格每吨分别为1450元、2750元,玉米每吨低于我市临储价格770元,大米每吨低于我市2050元,进口粮食挤压了我国销区省份的粮食市场,严重制约了我省粮食加工企业的销售量及市场价格。我国进口越南大米完税价格在每公斤3元左右,占进口大米总额的六成多。其售价与我省水稻收购价格基本持平,而我市大米每公斤销售均价为4.8元左右。
从内因上分析,我市有两个方面。一是我市大米品质在下降。一方面我市水稻品质在下降。受国家粮食收储政策的影响,农民在生产水稻时,只注重产量高低,不考虑品质好坏,也不用考虑销售,所以,为追求效益最大化,农民多种植高产品种,而不是选择优质品种。在调研时,汤原县香兰米业反映,他们指定品种,订单生产,每斤比市场价高出0.2元,原因就是补偿农民生产优质米产量低的不足。今年,香兰米业订单生产9万亩。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加工的大米品质下降。在新粮上市后,多数由国家和地方仓储库收购,加工企业受资金少、贷款下摆滞后以及粮食仓储库的限制,水稻收购储备量较少。多数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购买仓储库拍卖的陈粮。国储粮销售都为中储粮直属库在粮食竞价交易网上进行竞拍,成交后购买企业凭出库手续到存储库点将购买的粮食运出。目前,竞拍的粮食多为2011年产的粮食,2012年的粮食也已经在网上开始挂拍,而陈粮多数质量标准很难与市场相对接。所以,我市向外销售的大米多数是陈粮加工的,当年新粮加工的很少。不仅当地的居民也很难吃到新米,也影响我市大米品质。所以加工企业流传“国储不黄,米业难活”的说法。二是专品种生产面积小,没有叫响自己的品牌。我市专品种水稻生产面积很小。除汤原香兰米业生产、孙斌鸿源米业、星火米业、佳凤富硒水稻等少数企业生产专品种水稻外,其它企业基本按照农民生产什么水稻就加工什么水稻。全市大米品牌达到200多个,但知名品牌少,地方主打品牌少。桦川县在粮食局登记注册的水稻加工企业49家,但知名企业只有付士、三绿源、华康等几家企业,品牌带动效应低,不能有效拉动水稻基地建设。由于没有创出自己的品牌,郊区、桦南、桦川等地的水稻一部分被五常等外地客商收走。另外缺少销售人才。我市水稻加工企业虽然较多,但企业专门搞销售的人却很少。以鸿源米业为例,仅有一人专职从事销售。多数企业都是老板既要管生产,还要管销售。一些农企意识到了品牌是让绿色优质农产品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始着手打造产品流通渠道,而进入超市则成为打造品牌的第一步。但超市设置的各种进场“门槛”。鸿源米业销售经理介绍,孙斌有机大米进入大润发、家乐福等超市时,进场费为每月2000元到3000元,超市还要“提点”7%到8%,促销人员管理费用每月工资3000元,还有包装费、促销费等一系列费用让企业“吃不消”。
三、解决“稻强米弱、质优价不优”的几点建议
要解决“稻强米弱”的问题,不仅有粮食政策方面的因素,还有销售方面的因素,也有我们本身的原因。要解决“质优价不优”的问题,就要“保证质量,打开销路,唱响品牌”。建议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或建立专品种生产基地。通过绿色、有机优质水稻基地建设(或适销对路专品种水稻生产基地),统一生产品种,统一管理,打造精品农业生产区,在源头上保证质量,为企业创建农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打好基础。要加大品种研究与推广力度,走出我们的特色,在米形上由圆粒型向长粒型或半长粒型转变,让南方一些地区无法模仿,以品质和特色抢占市场先机。
(二)农企联合,融合发展,促进生产加工效益最大化。在引进大型农业企业的同时,就要与生产基地探索相应机制,促进二者有效联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互利互赢。政府应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媒体搭建基地与加工相互联系平台,在市场的调解下相互组合,使水稻生产基地与加工企业有机结合,在保证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前提下,促进企业以质促售,占领市场,扩大生产基地的效益。
(三)在大中城市的主要销区,建立旗舰店和连锁店。加工企业要加强培养销售人才,建立专门销售区,在保证大米品质前提下,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佳木斯大米进入市场。在城市主要商业区建立旗舰店或连锁店,加强内部管理,以销售佳木斯大米为主,在大型超市上保证佳木斯大米供应,控制冒充现象。
(四)建立投币销售机。在一些主要社区,摆放投币销售佳木斯大米专门机器,保证销售佳木斯大米,定期续存,定期维修,定期管理,保证让小区的普通市民能够吃上纯正的佳木斯大米,用这种方式打压假冒伪劣的佳木斯大米。
(五)政府搭建销售平台。利用互联网,建立互联网+农业的销售平台,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凡是利用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必须经过专业部门检查合格,有了合格证才能发货,否则出现问题,将严肃追究电商的责任,确保互联网销售优质农产品。对购买投币销售佳木斯大米专用机器给予一点补贴,使其及早投入使用,并能发挥作用,促进佳木斯大米在南方一些城市能立稳脚跟,达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增税的目的。
(六)发挥第三方监督作用,让农超对接发力。优质农产品进入农贸市场遭遇混销,体现不出优质的价值,缺乏品牌、流通不畅已成为制约优质优价的关键。应在检测、损耗过程中引入仲裁机制,通过第三方介入监督的方式保证“农超对接”的公平、公正,让“农超对接”具有持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