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瑞典华侨自费建设养老院

18.07.2014  14:05

  10多位老姐妹相互照顾十多年

   2003年,77岁的瑞典华侨张秀娥在宁波鄞州鱼山头村建了一家养老院,用自己的退休金供养生活困难的老人。如今,张秀娥已88岁,近两年摔了两次跤,差不多完全看不见了。身体越来越差,老姐妹们今后的生活成了她的心病。

  开养老院源于街头小事

  张秀娥老家镇海,60年前,随丈夫去香港,十几年后,移民瑞典开饭店。退休后,张秀娥每个月可以得到折合人民币约1万元的退休金。

  开养老院的想法源自50年前一次探亲:“我在上海遇到一个老太太,突然扑过来抱住我的腿。我把她送回家后,她儿媳说,婆婆烧饭总不关火,没办法她只好白天让老人在街上逛,晚上再接回家。”

  张秀娥说,在瑞典,老人要么由子女管,要么由政府收入养老院,不会让没有生活能力的老人在大街上乱走。当时,她就有个想法,回国后,要尽自己的力量,把没人管的老人养起来。

  建养老院村里出地她出钱

  “2002年,我回国,发现鱼山头村有块空地。我找村里的书记,想买这块地建养老院,给有困难的老人住。书记很感动,说:‘你从外国回到我们这里做好事,我们也要做点好事,这块地就免费给你用吧!’”

  就这样,张秀娥出钱委托村里人建成两层楼的养老院。“人最多时,达到30个。起初我不收她们钱,后来有位老人说,要是不收钱,她们就不好意思住下去了。我就让她们随缘付饭钱,三十、五十、一百都行,最多不超过200元。因为200元我就成赚钱了,我建养老院不是为了赚钱,是想做些好事。”

  院中生活老姐妹谁也离不开谁

  目前算上张秀娥,养老院里还剩下10位老人。98岁的谢瑞芬年龄最长。“她人好,不但建养老院,还捡过孤儿、收养了一个嘴裂开(唇腭裂)的孩子,直到送他出国。她还结对了6个聋哑孩子……”提起张秀娥,老人拉开了话匣子。

  张秀娥说:“以前夏天我都在瑞典避暑,可是现在不行,我要走,她就哭,我只好留下来陪她。”

   75岁的蔡菊梅不是“常住人口”,但只要张秀娥在,她就来照顾她。“她路不能走,眼睛看不到,我就想在这里陪陪她,照顾她一下。”因为年事已高,没有足够精力照顾老姐妹们,张秀娥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个可靠的人,把养老院托付给他,“让老姐妹们得到永久的照顾”。俞莹

编辑:陈雪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