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论稻” 探路稻米产业效能升级
昨天,由省粮食局主办,益海嘉里、省粮食行业协会等单位承办的“2017冰城对话论稻龙江品牌峰会暨产需对接洽谈会”在哈召开。本次会议以提升龙江大米产销为目的,围绕“贯彻新政、追求品质、铸造品牌、提升效能”四个方向进行深入探讨,意在通过构建黑龙江大米产需平台,推动稻米产业多渠道融合,优化供需,形成“黑龙江大米”品牌优势及市场竞争力,实现“多卖大米、少卖水稻”,促进黑龙江大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会上发布了“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成立了“黑龙江好粮油”营销联盟,一方面促进黑龙江稻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保证企业增效、农民受惠。
产业融合 龙江米有了“团体标准”
近年来,黑龙江省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品质,深入推行农业“三减”工作,实施“黑土地保护计划”以促进环境生态友好发展。
本次会议发布的“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更是直接助推黑龙江大米的优良品质产出及市场稳定而连续的供给。“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区别于国家标准,按加工精度进行大米的食味值分级评判,倡导注重营养、健康及风味而不鼓励稻米过度加工。在食品安全指标方面,“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比国家标准更严,增加了产地追溯以保证“黑龙江大米”的纯正品质。用本次会议发布标准下的大米食味值检测,结果显示,以金龙鱼大米等品牌为代表的“黑龙江大米”在食味值方面并不输于日本月光米、泰国香米等,用实力证明黑龙江大米品质能够比肩世界优质好大米。
产品保质 打造“稻米生态示范基地”
出产金龙鱼大米的益海嘉里集团米业事业部总监孙志刚分享了全球领先的益海嘉里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及生态基地管理经验:益海嘉里坚信好基地出好米,战略性地布局了五常、方正、密山等29处金龙鱼大米生态基地,覆盖全国八大主要水稻种植省份。投入过亿元研发资金打造出 “益海嘉里—金龙鱼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将大米的美味、安全和环保科技,融入到大米品种、产地、种植、加工、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打造优质、安全的大米生态基地,实现优质大米的原粮供给和稻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该集团副董事长穆彦魁说,除此之外,集团还把传统模式下被当作废品的稻壳、米糠等产品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新技术将其作为生产电力和蒸汽的原料。眼下已做到1.75吨稻壳替代1吨标准煤,每年节约7000多万元成本。如果该技术在全行业普及,全国每年可节省煤炭约2600万吨。
“产业升级当务之急是整合现有加工格局,通过提规模、强能力的转型升级引领和助推我省稻米产业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全产业链的盈利模式。”市粮食局局长朱玉文表示,为了保证黑龙江大米能够满足渠道需求的连续性和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水稻加工企业需要从“小、散、低”向全产业链体系建设迈进。因此黑龙江大米协会为了表彰在订单基地及水稻种植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企业,向益海嘉里、北大荒等企业的黑龙江水稻基地颁发了“黑龙江优质稻米生态示范基地”奖牌。
产需对接 “好粮油”结成营销联盟
如果说水稻的优良品质是“黑龙江大米”品牌之路的坚实基础,那么营销、渠道及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深入变革就是其持续前进、不断创新的动力。
与会专家认为,坚持市场创新理念,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营销是黑龙江稻米产业品牌发展的必要战略。借助诸如益海嘉里、中粮等龙头企业的力量,充分利用其在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全覆盖的优势,搭建为销区企业、渠道经销商和黑龙江稻米主产县深入沟通的产需对接平台,实现产销区优势互补,为主销区粮食市场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扩展“黑龙江大米”的市场营销空间。推进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进而靠“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对高端食品的需求,而订单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种植结构从传统的“种什么吃什么”转变为“吃什么种什么”的可持续产业发展模式。
在黑龙江省粮食行业协会的倡议下,这次会议上具有优势品牌的稻米企业、大豆制品企业及大米重点区域品牌县(市)自愿组建“黑龙江好粮油”营销联盟。联盟成员包含益海嘉里、中粮、北大荒等知名企业,通过优势企业的抱团合作,依托其强大的全国营销网络疏通线上线下渠道,将“龙江大米”从“东北大米”模糊概念中剥离出来,推动高品质龙江大米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