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季”冰雪做出“四季”文章 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冰雪产业发展
冰天雪地是龙江的金字招牌,是我省特有的发展优势。两会期间,我省全国人大代表热议龙江冰雪产业发展话题,就如何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把“冷资源”变为“热经济”,搅热龙江冰雪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依托生态资源挖掘冰雪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我省冬季长,雪量大,降雪期长达120天,是全国冰雪资源最密集的省份。“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黑龙江发展冰雪经济,有资源禀赋和独特优势。冰雪经济作为融合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教育、冰雪装备制造等多种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我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冰雪旅游是冰雪经济的核心产业,也是融合其他冰雪产业的重要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高环表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让龙江人对资源观有了更深的认识,它强调的不是靠山吃山、一味地消耗自然资源,也不是贫守青山绿水、抱着“金饭碗”讨饭,对我们来说,冰雪和寒冷也是一种资源。在我省的林区,过去常讲,制约林业资源型城市发展有四大矛盾(资源性、体制性、结构性、社会性),其实还有第五大矛盾,就是季节性矛盾。冬天不干活,一年闲半年。其实冬季作业是龙江人特有的优势。林区职工有这方面的“强项”,过去林业工人用油锯伐木头,现在用油锯雕冰塑雪,找到了昔日冬季大生产的感觉。有的职工写了一副对联,“昔日砍木头越砍越穷,今朝堆雪人越堆越富”。
以冰雪教育为推动点燃冰雪运动热情
发展冰雪教育是做大做强冰雪经济的重要基础,冰雪教育可以吸引更多的家庭参加到冰雪运动中,在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的同时,更为继续打造龙江冰雪运动大省、强省夯实基础助力。我省全国人大代表张亚英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冰雪运动列入中小学课程设置和考试体系。她说,过去一到冬天,由于气候寒冷,学生室外活动时间变少,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以文化课代替体育课现象比较普遍。去年,牡丹江教育系统率先在全省将冰雪运动列入中考成绩,去年中考总分值860分,体育80分,冰雪运动作为选考项目占20分,今年冰雪运动作为选考项目占30分,2018年将速度滑冰作为必考项占30分,倒逼学校学生重视体育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本着“校校有冰场、人人会滑冰”的原则,牡丹江要求有场地条件的中小学校必须为学生浇筑冰场、在校学生基本掌握滑冰技能。2016年市区上冰学生达到4.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95%。据了解,牡丹江市还大力推进全市“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学校深挖冰雪特色,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组织学生积极开展速度滑冰、抽冰尜、冰球、冰壶等活动。
张亚英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把冰雪运动列入中小学课程设置和考试体系,对学校的冰雪活动课程设置、学生全面成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常态化的监督检查,学校不得削减、挤占学生冰雪活动时间,开展好普及性的校内滑冰、冰壶、雪地足球等冰雪体育活动,适当增加冰雪运动考试分值。加大资金投入,对冰场浇筑和维护、器材配置、人员管理等方面做好保障工作,解决学校后顾之忧。同时,可以让冰雪退役运动员等高端体育人才加入到冰雪教育中,提高冰雪教育水平,推动冰雪教育发展,为冰雪产业发展积蓄力量。
以文化符号为引擎打造“互联网+”冰雪新业态
冰雪产业发展要靠文化提升内涵,冰雪文化既是发展冰雪经济的精神要素,又为冰雪旅游营造氛围。冰雪产业的本质是文化消遣、文化消费和文化享受,注入文化和时尚元素,冰雪产业发展才会更有魅力、更有前景、更有潜力。王丽梅代表认为,一二三产业已经没有明显的边界,需要各产业融合发展。应做好冰天雪地+原创+创意+艺术+科技+生活……打造互联网+冰雪产业的新业态。(作者:董新英 闫紫谦 薛立伟)
(责任编辑: 齐雪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