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新引擎,如何形成中国经济新动能?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题:“双创”新引擎,如何形成中国经济新动能?
新华社记者高敬、董峻
回首2015年,“创客”或可入选年度热词。在其背后,是无数新奇的梦想、不断冒出的新点子,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汇聚成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新动能。
【“双创”政策将持续发力】
优化创业环境、减轻创业者负担,多次成为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议题:试点“证照分离”,缓解企业办证难;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激励创业创新;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增强创业创新动力;确定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范围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扶持……
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大量行政审批、各种繁琐的行政管制,仍是制约市场活力的重要障碍。今后将继续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着力点,深入探索“证照分离”,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推动审批制度改革,促进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活跃发展。
【创业热情激发市场活力】
“世界那么大,带娃去看看。”说起自己创办亲子旅游公司的初衷,“小贵宾旅行”的创始人焦文学说,“在一次次地带着孩子出去旅行后发现,亲子游、家庭游有巨大的市场,于是就萌生了在这个领域创业的念头。”
离这家公司不远处的便是被创业者誉为“互联网创业地标”的中关村创业大街。仅2015年,街区入驻投资机构2200多家,创业大街孵化创业团队共计1791家,日均孵化4.9家。
让每一个创业的小梦想,都拥有照进现实的力量。如今,商事制度改革和国家创业创新政策正在形成叠加效应。截至11月底,全国新登记企业389.5万户,增长19%,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17万户。
专家认为,在经济承压的情况下,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66万人,超额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业带动就业。
“只有微观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整体经济才能有活力和竞争力。”张茅说。
【技术创新换取市场通行证】
沈阳新松是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他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抓住了市场机遇,分享到了智能制造时代的红利。据介绍,公司的产业线已覆盖工业机器人、洁净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品已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进入全球机器人行业前三甲。目前,公司市值已超过300亿元。
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目前,一些大型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技术创新的意愿和能力正在不断强化。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70.9万件,增长21.7%。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介绍,根据2015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2005年以来,在全球3D打印、机器人、工程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是来自中国。
每一项技术专利的背后,都预示着一片广阔的蓝海。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展望】
“十三五”规划建议把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提出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根据“十三五”规划建议,我国将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将更加有助于开辟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