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管理干预“互联网+”助力 构建全民参与慢性病防控体系

10.12.2015  09:40
      2012年,汤原县鹤立镇的席艳华被纳入农村癫痫项目丙戊酸钠治疗组,经过近三个月的治疗,承受了二十几年癫痫病折磨的席艳华可以完全自理,并能分担一些简单的家务,她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次年,席艳华家里卖掉了住了几十年的破旧老屋,买了一处新建成60平方米的住宅楼,一家人欢天喜地的乔迁住上了楼房。经过几年服用丙戊酸钠的治疗,席艳华的病情已完全得到了控制,在最近半年的随访中,均未出现发作。每每谈到这些年与癫痫病抗争的经历,席艳华夫妻俩都会激动得控制不住情绪,困扰一个家庭三十年的病魔终于被遏制住了,他们由衷感谢国家的惠民政策。     农村癫痫防治管理项目2005年在我省开始实施,已覆盖14个项目县,目前仍在实施的有五常、宾县、依兰、尚志、桦南、桦川、汤原、嫩江、萝北九个项目县,总覆盖人口543.3万,共筛查癫痫患者近7000例,入组治疗管理3873余例,仍在免费服用苯巴比妥患者3521人,服用丙戊酸钠患者352人。     受益于该项目的还有桦南县向春村的于德力(化名),他告诉记者,首次发病是在26岁那年,因惊吓后出现四肢抽搐。2012年11月11日加入癫痫病项目组后,当地卫生院院长根据病情为其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经过一年的时间,我就能够从事乡间农活作业,也能独立驾驶农用车了。”于德力高兴地说。去年初,他和妻子进城开饭店,现在夫妻俩把早餐饭桌开得红红火火,早餐品种丰富,各种小菜各具特色。     从去年9月5日我省实施“健康龙江行动”开始,近一年来,我省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口腔疾病等重点慢性病防治为切入点,以项目管理和示范区创建为重要手段,依托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为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了优质、全面的公共卫生服务。     全省各地积极利用重大公共卫生项目面向高危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开展重点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和重点人群营养干预等工作。结合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整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内容,向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三个管理人群提供连续、相互衔接、全程管理的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服务,统筹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仅去年一年,全省就筛查癌症高危人群和早期患者1.2万人、脑卒中1.1万人,为8.6万名儿童免费口腔检查、4.7万名儿童免费窝沟封闭。目前,全省高血压在管患者229万人,糖尿病在管患者70.4万人。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近年来,积极组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得到了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示范区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在各市地卫生行政部门的动员和指导下,地方政府将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的重大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慢性病防控体系建设,创新“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保障政策,落实防控措施,努力构建慢性病防治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经材料预审、现场考评和综合评审等程序,目前,全省已成功创建了哈尔滨市南岗区、道里区、延寿县和佳木斯的桦川县、牡丹江的宁安市、东宁县等6个国家级示范区,25个省级示范区。     下一步我省将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经费投入,健全由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的慢病防治综合网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局面。各级政府将进一步明确辖区慢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每年要将慢病防治工作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     在不断补充和提高疾控机构中慢性病防控人员数量和能力的同时,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平台上,实行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和预防保健人员组成的责任制服务团队管理,积极开展“慢病三进活动”,即慢病防治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切实对慢病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干预、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加强社区、农村慢性病的双向转诊和家庭病床管理。     依托“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建设工程”和“金人工程”等,在国家疾控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的架构下,新建全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应用信息体系试点,实现各级疾控机构纵向之间的连接,同时与本级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横向互联,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口腔疾病和地方病的预防、管理与医疗服务进行监管,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动态趋势、防治效果评价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与调整防治措施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