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 在变革中共享机遇

29.10.2014  19:06


图为“2014浦江创新论坛”会场外展示的俄产便携式手持雷达。新华社记者 刘颖摄

  一大早,杨广生就来到会场翻看会议手册,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等话题。作为上海市科委巡视员,尽管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浦江创新论坛,但他依然充满期待。“在这个论坛上,可以获得全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信息,激发灵感,所以每次我都会早早地到。
  与杨广生不同,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第一次参会,“这次论坛主题是‘协同创新,共享机遇’,可谓抓住了当前创新的关键点,尤其是听完万钢部长关于科技体制变革的讲话,更是十分契合企业的需求,对企业在下一轮产业技术变革和转型升级作用重大。
  十月的浦江两岸,丹桂飘香,生机盎然。上海东郊宾馆会议中心,处处洋溢着“创新、变革”,在今天上午的浦江创新论坛开幕式上,来自全球的企业家、科研工作者和政府官员汇聚一堂,共话“协同创新”。不管是初来者,还是铁杆粉丝,在这里,总会找到一个自己的兴奋点。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协同
  “中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说。
  在伍江看来,中国保持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而科研人员如何将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产品、生产力,这个途径就在于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可能是跨区域、跨学科,甚至是跨领域的。”伍江说,关键在于聚焦国际、国内科研生产的最前沿,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需求点,如能源、资源、环境等。
  正如伍江所言, 在10月21日揭晓的2014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上,全国共有24个协同创新中心入选,由同济大学领衔,联合一批国内外相关高校、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的“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名列其中。
  “在同济,几乎每个教授的身份都是三位一体的,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结合,”伍江说,在这里,能看到拥有最出色科研经验的教授,同样他们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有钱人”。
  政府:搭建平台深化国际合作
  黑龙江省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宾省格外受记者关注,论坛期间,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代表团成员、科技厅副厅长郭大春。 “今后黑龙江对俄科技工作重点就是搭建平台,促进双方科技合作的全面深化。”他说。
  中俄最大农业科技合作项目——黑龙江东宁华信集团投资建设的中俄(滨海边疆区)现代农业产业合作区,今年,小麦单产达378公斤,创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历史最高纪录,主要种植作物大豆、玉米、小麦,单产连续六年排在俄滨海边疆区第一名。
  “像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双方合作互补优势以及历史渊源决定了黑龙江在对俄科技合作中始终充当着先行军角色。”郭大春说,未来,黑龙江将继续探索建立对俄科技合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俄方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联系,使双方科技合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达到合作共赢。
  国际创新合作如何进行?此次论坛主宾国俄罗斯联邦总统顾问富尔先科见解独到。“科技管理非常重要,中俄将来要在科技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尤其要注重合作机制的建设,既包括创新政策的制定,也要落实在具体的创新活动上来。
  企业:要切实发挥协同创新的主体地位
  “协同创新一定要以企业为主体,因为企业最知道市场的需求、生产过程中的难点在哪儿。”曲道奎说。
  曾经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的研发人员,2000年华丽转身为新松机器人掌门人,特殊的人生经历让曲道奎对协同创新体会颇深。
  在曲道奎看来,协同创新讲究资源整合,这的确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但如果不解决好激励机制、利益分配问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就很难调动。
  “企业要成为协同创新的主体,但前提是企业一定要具备成为主体的能力,如果差距太大,这个主体地位很难保,弄不好就是傀儡。”曲道奎说。
  (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付丽丽 上海10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