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港口玉米价格频频下调
目前,国内玉米价格继续阴跌,下跌幅度有所增加,且南方港口跌势明显,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再现明显“倒挂”。除了进口谷物冲击、国家拍卖补贴等利空消息外,6月末以后国储轮换粮即将出库、华北新麦上市替代进一步成为现货市场压力,也是当前国内玉米市场看空气氛浓重的重要原因。
市场表现
南方港口玉米价格频频下调
6月份以来,伴随着进口谷物到货以及国家临储政策施压玉米价格的担忧,我国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相继下滑。其中,南方港口散船玉米码头报价由2540元/吨大幅下探至2440-2470元/吨,跌幅70-100元/吨;北方港口玉米平舱由2430元/吨降至2400元/吨,跌幅30元/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在经历短时盈利后再度陷入“倒挂”,今年以来南北港口理论利润始终在保本线附近挣扎成为“常态”。
影响因素
因素一: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趋降。东北临储玉米自5月上旬投放市场以来,成交量在首月呈现先升后降态势,进入6月份后,延续这一趋势。6月份以来的周平均成交量为31万吨,低于5月份47万吨的周平均水平。上周享受相关补贴的吉林、黑龙江2省粮源合计成交量周环比减少2万余吨,但黑龙江增加了1万余吨,且为连续第2周增加。从投放粮源看,上周2013年产临储玉米投放量继续增长至288万吨,占投放总量的比例相应提高至57%以上。从成交价格看,上周2013年产粮源成交均价2294元/吨,较前一周下降约3元/吨,延续此前的价格回落态势,继续向起拍价靠拢。
因素二: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继续增长。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玉米40.39万吨,环比增长187%,同比增长409%;2014/15年度以来我国累计进口玉米275.79万吨,同比下降8%。不过,今年一季度我国采购的2船美国玉米及约200万吨乌克兰玉米,近1个月来开始集中到港,预计二季度到港80万吨,全年度进口量预计为400万吨,同比增长22%。同时,进口高粱等替代品继续集中到港。海关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口高粱为100.41万吨,上月为99.6万吨,去年同期42.11万吨;2014/15年度以来累计进口高粱633万吨,同比增长234%。5月我国进口大麦72.62万吨,上月100.36万吨,上年同期66.57万吨;2014/15年度以来累计进口大麦553万吨,同比增长103%。5月我国进口DDGS为48.57万吨,上月60.54万吨,上年同期64.56万吨;2014/15年度以来累计进口DDGS为182万吨,同比减少56.9%。
在上述已进口到港量的基础上,结合后期船期预报,预计2014/15年度我国进口高粱900万吨、进口饲用大麦600万吨、DDGS进口400万吨,合计替代玉米1600万吨以上,年度新增替代量820万吨以上;综合考虑饲料行业总体需求不佳、进口替代品大幅增长等因素,预计本年度我国玉米饲料消费1.06亿吨,同比下降700万吨。
因素三:华北小麦收获品质参差不齐。截止到目前,华北产区小麦基本收获完毕,但因6月上中旬连续降雨影响,我国湖北、安徽、江苏和河南等地局部小麦品质受损,整体质量参差不齐,不完善比例高于10%,芽麦和赤霉病局部偏重发生。鉴于这些不符合托市收购标准的粮源增加,芽麦和霉变麦不适于面粉加工,预计2015/16年国内饲用小麦消费量将由600万吨上调至1000万吨水平,进一步冲击国内玉米消费市场。事实上,目前河南南部地区因低质小麦比价优势已鲜有使用玉米,山东地区规模饲料企业也积极收购小麦,待后熟以后在饲料中添加。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山东地区进口大麦使用又有新突破,在经过脱壳以后,进口大麦在饲料中添加比例可大幅提升,大猪料中已上升至10%-15%,成为饲用玉米消费中的另一个“宿敌”。
后市预测
综上所述,6月份以来国内饲料消费呈现小幅增长迹象,深加工企业开工率在东北补贴的作用下勉强维持,但对于进口谷物到货冲击,现货市场信心全无,多数饲料企业库存呈现下滑趋势。同时,东北玉米轮换即将展开和夏粮小麦收获以后的替代量高于原先预期令现货市场雪上加霜。预计短期内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弱势难改。虽然,目前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倒挂”后市场可能存在成本支撑,但市场利空何时消化完毕,秋粮上市前玉米市场能否迎来否极泰来的一天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