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持握到可穿戴,智能设备下一步将植入人体

06.11.2015  13:12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新媒体专电 本周,美国科技网站Mic发文称,一名20岁的极客Engel将在几周后飞往加州将一个蓝牙耳机植入头部皮肤。Engel试图结合骨传导技术,通过植入头部的电子设备来直接控制手机和其他硬件。

  虽然将设备植入人体的概念早已被提出,但目前市场上尚无此种产品。Engel利用现有的技术对这一概念进行尝试,这也预示了智能设备下一步或许将向植入人体的方向发展。这将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隐忧。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改变使我们对于智能设备的未来相当期待。

   智能设备植入人体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人们还将目光放在可穿戴设备上的时候,对减肥芯片、生物电池等可植入设备的研究已悄然兴起。

  2013年,瑞士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教授Martin Fussenegger发明了一种植入芯片。这种芯片所采用的细胞中包含两种基因。其中一种负责检测人体的血脂水平,当它发现血脂水平出现异常,就会传递信息给另一种控制胃口的基因,而另一种基因就释放出使人产生饱腹感的激素,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预计在2016年进行人体实验,而要大规模上市还需10年时间。

  伦敦帝国学院的史蒂夫·布卢姆也发明了一种微芯片,可能将代替各类减肥手术。“它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植入物,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只是以自然的方式抑制食欲。大脑会收到从肠道传来的信号,就和平常餐后收到的信号一样,这些信号告诉大脑,不要再吃了,消化道里满是食物,你已经不需要继续进食”。布卢姆表示。

  在科幻小说中,经常出现人类通过大脑对电脑进行控制的情节。在现实中,这一幻想已逐步变成现实。美国布朗大学的BrainGate团队致力于研究如何将大脑与电脑进行对接。他们表示:“将婴儿版阿司匹林大小的电极植入大脑中,初步研究显示神经信号可被电脑实时解码,并用于操控外部设备”。2012年,BrainGate团队将拥有96个电极的传感器植入到一位瘫痪患者的大脑表层。结果,这位患者成功用意念控制机械臂完成了喝饮料的动作,这是该患者瘫痪15年来第一次拿起东西。

  脑机界面除了在医疗中能够发挥作用之外,对驾驶、游戏、网络等领域也会有一定帮助。据芯片制造商英特尔预测,脑机界面将于2020年被实际应用。英特尔研究院的Dean Pomerleau称:“到最后,人们可能会更加接受脑部植入。试想一下,你仅凭自己的思维力量便能够去浏览网页”。

  虽说有诸多可植入设备,但这些设备如何获取能源成为了难题。因为无论是将电池放入体内,还是频繁地将这些设备从体内取出补充能量都是不现实的。针对这一问题,美国马萨诸塞州德雷珀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能够生物降解的电池。将其植入身体的内部可以产生能源,并且可以传输至需要的地方,之后可自动融化。

   当智能设备进入消费级市场,隐忧也随之而来

  随着智能设备逐渐进入消费级市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许多改变。智能手机让人们拥有了更为多样化的交流方式,智能手环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更加了解,智能眼镜解放了我们的双手……虽然这一发展趋势能够为人们带来许多好的改变,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

  第一,可能造成语言功能的退化。如果人们习惯了通过发射信息或是传感方式来进行交流,那么语言将退居其次。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使用智能手机已经使人们减少了交流。《纽约时报》称,人们在聚会时玩手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智能设备的发展导致人们逐渐失去了交流的能力,而我们应该改变这一现象。

  第二,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许多智能设备都有辐射,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对未成年人的伤害更大。美国《儿科》杂志上刊登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会造成未成年人睡眠减少的现象。而使用智能设备引起身体不适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成年人群体中,比如有用户反应佩戴谷歌智能眼镜会产生头痛的症状。对此,哈佛大学光学专家Eli Peli博士分析道:“这不是头疼,这是一种眼部肌肉不适造成的感觉。这就好比你走路时,如果选择单脚走路,并且持续很长时间,你就会感到吃力。因为你没有按常规方法走路。同样,如果你盯着谷歌眼镜显示屏看一分钟,实际上比通常看东西的时间已经长60倍”。

  第三,可能产生伦理问题。可植入智能设备所产生的伦理问题一直被各界争论不休。比如人类机械化之后还能否算是人类、设备发生故障该如何处理、将设备植入人体会不会侵犯隐私等。《连线》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一书中说:“生命正在变为人造的,一如人造的正在变得有生命”。 也许在未来人类全身植入了智能设备后,人和机器将会从高度融合转变为高度相似,最后无法分清,而这也正是人类最担心的问题。

   智能设备向可植入方向发展或将使其“无处不在

  不管现在存在多少问题,智能设备向着植入式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这种技术会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让人类天马行空的幻想更大程度地变为现实。例如在科幻电影中,经常能看到外星人或拥有超能力的人自愈伤口的画面。而在现实中,我们也可能利用智能尘埃使之变为现实。

  智能尘埃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Kristofer Pister发明,是一个具有电脑功能的超微型传感器,将它们散放在一个场地中,它们就能够相互定位,收集数据并向基站传递信息。如果一个微尘功能失常,其他微尘会对其进行修复。如果能够将它们植入人体,那么这些尘埃将自动组成一个网络。当发现癌、肿瘤等异常细胞时,它们就能够对其进行修复。它们还可能在人体内形成纳米网络,储存相关信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