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科研人员纷纷下海创业

24.03.2016  08:58

  新华社长春3月23日电(记者孟含琪)“想了很多年,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从事近20年研究工作的单肖楠不久前投身市场,创办科技企业。

  单肖楠于去年底创办了吉林省长光瑞思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运营仅2个多月,就签订了520万元订单,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

  眼下,越来越多像单肖楠一样的科研人员加入创业大军。

  长春北湖科技园成立不到2年入驻80家企业,长春工业大学科技园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24家企业,吉林省光电子产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吸引了43家创业企业……各级政府、科研院所等还陆续成立各类服务平台,为企业对接市场、争取扶持资金,推动企业加速发展。目前,吉林省已成立6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8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42户。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大力度扶持科研人员领办、创办企业,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业热情,涌动起“下海”领办企业的热潮。

  吉林省是科教大省,有100多家市级以上科研单位,40多所高等院校。但受观念、创业环境和政策等影响,科研人员长期守着“金饭碗”,缺乏创业积极性;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一度“墙里开花墙外香,对当地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我一直有创业梦,但过去没有成熟的政策支持,始终不敢迈步。”单肖楠说。

  过去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被视为国有资产,科研人员没有处置权,对科研骨干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现在,随着政策突破,国家允许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中对科研人员的奖励比例由20%提高至50%,吉林省更是将这一比例提高到70%,许多想创业的科研人员吃了定心丸。

  科研人员创业为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去年10月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成功发射,参与研发并负责运营的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就是由长春光机所科研人员领办的。如今,吉林省正在借助小卫星打造航天信息新支柱产业,有望产生近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