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构建“三大体系”创新社会治理

20.09.2015  12:19

  黑龙江日报讯 近日,一组来自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的数据,成为哈尔滨市持续打造全国最具安全感省会城市的有力注脚:2014年哈尔滨市公众安全感达96%,较2013年提高2.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群众创安知晓率、满意率、参与率分别为93.7%、97.4%、84.3%,较2013年分别提升14.6、2.7、15.1个百分点。

  “一感三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平安建设的标准数据,也是最具说服力的数字。

  那么,这样高的安全感从何而来?“近两年来,哈尔滨市以社会治理‘强基工程’为牵动,以‘平安哈尔滨’建设为载体,以法治化治理体系、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的突破创新,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平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哈尔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锡东升这样阐述。

  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哈尔滨市的探索和创新,找到了社会治理最优途径,得到了社会公众广泛认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着力提升法律法规实用性、做实做强“法律诊所”……用法治的思维和法治的方式解决综治和平安建设的难点问题正成为冰城的新常态

  在哈尔滨各社区,老百姓一旦出现法律纠纷,或者遇到法律问题,都会首先想到建在社区里的“法律诊所”。

  一张办公桌,两把椅子,一台电脑。在哈尔滨市,只要你走进任何一个社区服务大厅,即使办公条件再紧张,这样的“法律诊所”都是必不可少的。别看“诊所”小,却能解决大问题。

  居民来“问诊”的问题,既有房屋继承、房屋产权、财产归属、家庭婚姻、经济纠纷、涉法涉诉等法律专业问题,也有关于解决低保、医保、廉租房、下岗职工再就业、家庭邻里矛盾等问题。

  南岗区荣市街道三姓社区的矛盾纠纷调解员滕丽娜告诉记者,社区“法律诊所”成立后,很多复杂问题在社区就可以基本解决了,矛盾不用再上交了。“现在我们都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有些常见的小问题都可以给出专业的解答了。”滕丽娜笑着说。

  法治是平安建设的重要保障,哈尔滨市始终把法治方式贯穿平安建设全过程。“法律诊所”的建立畅通了服务群众的渠道,也将法治方式延伸到社会的最小单元。

  走法治化的道路,就要有法治化的依据。一年多来,哈市着力推进法治化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缩小政策单元”的要求,针对信访、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哈市进一步梳理需要修改、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将工作任务细化至相关部门,及时提出立法建议。目前,正在制定和修改的地方性法规5件、政府规章6件。同时,组织成员单位认真查找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空白点,完善规范执法的制度机制,为执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哈市加强立法调研和法治培训,着力提升法律法规实用性。针对该市群租房、日租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隐患,深入开展相关立法调研,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针对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组织政法部门联合调研,制定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在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同时,依法打击违法闹访等违法行为。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综治(平安建设)法治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规定,进一步提升了哈市综治和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

  从百姓身边不平安问题抓起,从源头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正在形成

  “原来没有物业,单元电子防盗门四敞大开,总丢东西,近两年区里逐渐给安了两个大铁门,更换了所有防盗门,并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小区实现封闭式管理。大家现在住着安全、放心、舒心。”南岗区小文昌社区居民程芝的安全感越来越强。

  哈尔滨的平安建设,坚持从百姓身边不平安问题抓起。“百姓的居住环境是否安全,直接影着百姓的安全感,所以我们大力推进老旧住宅小区治安防范设施升级改造,增强城乡居民区治安防控能力。”哈尔滨市综治办指导处副处长张淼洋说。通过实施专项行动,按照年度、分阶段、定区域,哈市各区重点对1998年以前建成的无防范设施或防范设施薄弱的住宅小区实施治安防范设施升级改造;各区县(市)重点对乡镇住宅小区物防、技防及小区封闭实施整体改造。去年以来,全市共升级改造小区(庭院)188个,安装维修单元电子防盗门5649樘,安装监控探头(简易报警装置)6000余个,安装维修“平安灯”近1.5万盏。

  巡逻时统一着专属制式服装,佩戴包括警棍、喷雾剂、执法记录仪、手持对讲机等单警装备……为了进一步顺应哈尔滨市发展环境的需要、特别是游客和市民安全感的需要,从今年8月15日开始,哈尔滨市公安局组织新招录的100名女巡逻辅警,全部采取步巡的方式,在全市主要街路、重要商圈和旅游景区巡逻执勤。“哈尔滨织就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就在百姓身边。”市民张先生竖起大拇指说,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大街小巷,让群众始终能看到警车,感觉警察就在身边,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从2012年开始,哈尔滨市组织实施了为期三年的“天网”工程建设。今年再次纳入市政府惠民工程,对视频监控设施进行补点、改建、升级、整合、联网。专门组建视频侦查支队,积极开展了三级视频巡逻。截至目前,全市共新建、升级、改建公共部位智能监控设施520余个,实现城市出入口视频全封闭;动员社会单位新建公共区域点位3000余个,2.5万个社会监控资源接入天网平台,实现了实时调用。全市监控设施总量达25万余个,城区街路视频监控覆盖率达80%以上,居民区重点部位达90%,重点目标区域实现全覆盖。

  此外,哈尔滨市积极构筑群防群治人防格局,结合区域特点和治安形势,有效编织“军警民大巡逻、巡逻辅警巡控、驻区巡控、重点目标巡控、城市外围防线、空中巡控”六张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基础性问题,告别了“头痛医头”的历史。

  日前,南岗区荣市地区祥和蓝调小区物业与居民产生严重纠纷,荣市街工委发挥综治联责平台作用,以社区干部、物业管理人员和法律诊所律师组成的工作小组,不分节假日,逐门挨户征求意见,苦口婆心做劝导工作,千方百计与相关部门协商,最终依据民愿成立了业主维权委员会。居民通过业委会渠道合法维护自己的权力,律师给予专业意见与建议,解决了小区管理上的大量疑难问题,这一潜在的群体性矛盾得以消解。

  “综治创安联责、矛盾纠纷联调、治安防范联动、突出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基层基础联建、共创平安南岗”的“六联一创”工作模式使各方责任更加清晰、部门协同更加有力、优势发挥更加高效。“群防群治队伍经常在小区巡逻,帮大家维护治安,感觉巡防队员总在身边,非常有安全感。”南岗区宣信社区居民尹冰切身体会到南岗区在“六联一创”工作中为居民营造的和谐稳定氛围。

  划清、划小、划细责任单元,压平压实各层面综治创安责任,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使综治创安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有思路,有办法,谁来落实是关键。哈尔滨市把完善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作为落实平安建设管理责任的重要抓手,届定了各级层面综治创安责任,在全市形成了党政主导、社会参与,横向联合、纵向贯通,责权明晰、各负其责,监督到位、保障有力的全市综治(平安建设)网格化责任管理体系。

  “一次在我们社区157栋楼,一位男士到邻居家串门,离开时在楼道里发现一身材健硕的女子手持一把刀乱挥,男子上前夺刀时,手被划破了,在两人争执时,我迅速将此事报给社区主任,社区主任通过电脑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到‘政务云中心’,不到十分钟派出所民警就来到现场。办事效率老高了!”这一幕发生在8月的一天,哈量三社区网格员王丽萍回忆起当天的情景时还有些不安。“以前遇见这类事情,打电话报警不知道警察何时能到,自从有了‘政务云中心’,网格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将问题反馈到‘政务云中心’,系统将自动分发问题,相关部门自动按提示领取任务,每个问题处理完毕后还需要被处理者给予评价,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哈市同步推进网格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坚持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方向,做到源头预防与动态处置相结合。一方面,合理设置、织密网格7577个,将辖区内人、地、物、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实现网格“户籍人口”向“实有人口”管理转变,并整合下沉社区网格员队伍,提高社区干部工资待遇,确保信息采集及时、动态调处及时。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综治信息化建设,依托云计算优势,采取“市、区县(市)两级平台同步推进,后台运维服务外包”的建设模式,积极推进全市综治信息化平台建设。

  同时,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针对社会结构由“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的实际,把社区、村作为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和基石。在城区,推行中心社区综合服务管理模式。通过财政投入、规划配建、资产整合等形式,累计建成千米以上中心社区124个。同时,将各项服务管理资源整合进社区,构建起以中心社区为主、周边社区为辅的“大社区”模式,提高了社区服务联系群众的承载力和吸附力。在农村,推行“1+ 3+N”综合服务管理模式,累计推广率达到85%以上。通过加强村两委建设,建立完善经济合作社、农民工会、便民服务站和多种农村社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凝聚作用,发挥多种组织的共治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参与纠纷调处、治安维护,进一步夯实农村平安建设基础。

  “我们十几个人想找个地方打乒乓球,跑了好多冤枉路,当时社区正在筹建中,社区领导听说了我们的事,免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场所,真是非常感谢!”道里区民生尚都社区居民赵金启说,从开始自娱自乐到现在作为社区备案社会组织中的一个,民生尚都乒乓球协会成员已发展到五六十人,赵金启骄傲地说:“我们作为备案社会组织,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增进了居民间的友谊,老百姓都处成了朋友,产生矛盾的几率自然就低了。

  “为了让居民适应新环境,拥有归属感,社区于去年引进社会组织,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迅速提升社区为民服务的能力。”道里区民生尚都社区主任张阳说,目前,该社区引进5个已在民政局注册的协会,分别以无偿、低偿和有偿方式服务社区居民,此外还有15个社区备案社会组织义务服务居民。

  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创建,发挥社会组织协同作用,这也是哈市综治创安的有力手段之一。该市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的作用,把政府的社会治理政策传递到群众中去,有效沟通、反映群众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引导社会组织依规、有序承接政府委托的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防控等综治和平安建设的有关任务,逐步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的良性互动。目前,全市发展各类社会组织6845个,在社会治理中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