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市智慧管网平台投入试运行

12.11.2014  12:02

  生活报11日讯(首席记者 仲亮) 今日,记者从哈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哈市今年重点实施的源网工程建设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建改造各类管线1120公里;33座源网厂站项目正有序推进,将陆续完工投用;智能管网平台实现了专网实时互联、数据在线互动。源网改造工程完工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源网承载能力,供给能力全面提升。

  提升源网承载能力 新建改造1120公里管线

  今年是哈市实施城市源网设施改造建设的第二年,继去年完成新建改造管网1047公里的基础上,今年,哈市建委统筹组织实施了道里区老旧管线改造、城建重点工程、小锅炉并网管线配建等新建改造各类管线1120公里。其中香坊区、平房区完成老旧管线改造316公里,共分四个批次,分步组织实施,同步推进了通讯、有线电视等弱电共同沟建设;结合南马路、黄家崴子路等路桥重点工程及小锅炉并网改造建设,组织实施了管线跟建和改造804公里;完成了景阳街、学府三道街、机场路零公里等3处内涝片区应急排水工程建设。地下管线新建改造完成后,增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下管网承载能力,进一步解决地下管网设施安全隐患。

  增强城市供给能力 33个源网厂站项目启动

  据了解,继去年实施源网基础设施改造建设工程以来,哈市城区水电热气等城市基础设施源头供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今年,针对城市易涝和供给能力不足问题,哈市重点实施了团结镇污水处理厂、双城新基业天燃气母站、哈东集中供热等33座厂站建设,目前,33个源网厂站项目已全面启动,预计金山堡供热厂、哈东集中供热、团结镇污水处理厂、双城新基业和华通燃气母站以及松江生态园移动基站等9座厂站年内将竣工投用,其他跨年厂站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将陆续按期完工运行。厂站建成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区域供水、供气、供热、供电能力不足问题,提升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提速管线会签抢险 智慧管网平台投入试运行

  经过去年全力组织实施建设,哈市地下智慧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已初具功能。目前智慧地下管网信息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基础应用、运维配置、数据管理、综合业务、二次开发、监控管理等6个子系统所对应的43项功能已基本实现,其中一些主要功能在近两年的城市建设管理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据哈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往,在城市路桥重点工程建设中,涉及对既有地下管线进行系统动迁,需要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多部门联合会签等多个环节,才能最终测算出管线迁移的工程量和投资概算,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迁移改造计划。采用传统的会签方式邀请各家管线单位绘制综合图即耗费较长时间,而且程序复杂。智慧管网平台投入使用后,可实现调用任意位置的管网综合图,各管线部门仅需对该综合图进行审核确认即可,大大节约了管线会签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比如,在哈尔滨地铁建设勘察的前期,按以往管线勘测调查程序,地铁2号线、3号线3000余个勘测点,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管线会签。可是通过智慧管网平台,各管线产权单位在网上同步进行管线确认与会签,哈市管线办统筹各相关管线单位,各部门配合,仅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地铁所有勘测点的管线会签工作。

  此外,在道路出现塌方或地下管线发生爆裂、泄漏等紧急危险事故时,智慧管网平台系统三维仿真开挖等应急分析功能,可立即实现对现场地下情况的再现和还原,快速指导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地面定位,避免了传统挖探坑找管线的方式。

  城市管网是城市的“生命线”,智慧管网的建立对未来哈尔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将会实现管网运营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智能化,减少事故安全隐患和对环境的破坏,降低管理成本,其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可估量。(编辑:李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