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电集团:老牌制造业国企的创新转型之道

05.12.2016  07:03

  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国家“一五”时期重点项目、我国大型电站设备制造生产基地——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去年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6.2%,今年预计增长超80%,频频在国际高端电力设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企业凭借多年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不断拓展新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老牌国企的新优势

  作为老牌国有企业,靠什么拓展新的市场领域,靠什么培育新产业?成为哈电集团重振雄风的关键问题。近两年,哈电集团无论在传统市场还是新兴产业,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核主泵被喻为核电站的“心脏”,其核心技术是制约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瓶颈,通过攻克核岛设备设计制造难关,哈电集团已经形成常规岛全部设备和核岛部分主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2015年4月,哈电集团设计制造出国内首台300兆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轴封型核主泵机组;2016年3月,研制成功300兆瓦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泵组,填补了国内核电历史上主泵设备国产化的空白。

  在传统煤电市场需求明显下降的新形势下,哈电集团加大百万清洁高效煤电机组、华龙一号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以及二次再热机组、准东煤燃烧技术研发力度,依靠领先的新技术,完善在役机组改造方案,让老市场产生新活力。

  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技术管理处处长徐玉军说,新疆准东煤储量巨大但难烧,普通锅炉不到1个月就被堵死了,哈锅研发的新技术能使其达到稳定燃烧,目前在准东煤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在传统的褐煤项目也占有绝对优势。

  企业管理层告诉记者,正是持续的科技研发使哈电集团水电、煤电、气电等传统产品不断升级,核电等新业务稳步拓展,燃驱与电驱、光热发电等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开发。在去年订单大幅增加的情况下,2016年哈电集团发电设备产量、电站锅炉、电站汽轮机预计同比都将有两位数的增长。

  从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转型

  记者了解到,在发电装备市场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单纯设备制造的盈利空间有限,需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和新商业模式,使企业从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如同医疗专家远程会诊一样,对水电机组的远程诊断服务,是近期哈电集团为三峡、向家坝及溪洛渡电站3个电站用户提供的一项全新服务。这套远程诊断系统的开发正是哈电集团探索通过创建发电设备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商业模式,来实现从生产制造向生产服务的跨越。

  “这是新的增长点,如果干好了,数据库会越来越大,精度越来越高,会比发电机利润高多了。”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平安说。

  哈电集团将现代制造服务业规划为集团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它在服务模式方面的变化,还体现在帮助用户对传统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赵彦华说,在国内清洁煤电发电技术方面,哈电锅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3,去年改造服务和脱硫脱硝服务两项加起来已占总产值的10%。

  “虽然当前火电设备市场需求在下滑,但仍有10亿千瓦的装机存量,就像买车后要修车、保养一样,这些设备的改造升级比做新设备的利润要高。未来整个机组的检测、故障分析、改造修理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会更高。”赵彦华说。

  “走出去”拓展更广空间

  依靠持续提升的研发实力,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即使在近年全球新建电力工程数量减少、国际电站项目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哈电集团依然实现了从市场开发国际化到经营理念国际化,从装备“走出去”到技术、服务、资本、标准“走出去”。

  由于多年坚持原始创新和自主开发,哈电集团“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就减少了引进和吸收技术所面临的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诸多限制,哈电品牌因此在海外越叫越响。2015年,集团所属的哈电国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亿元,占集团营业收入的22.5%,同比增长54%。其中,2015年相继签订的阿联酋迪拜哈翔清洁煤电站一期2台600兆瓦项目,也是中资公司首次以投融资和总承包模式(BOO)进入中东电力市场。

  在“驾船出海”的同时,哈电集团还密切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资合作“借船出海”,通过中电建、中能建、三峡集团等国内总包方实现发电设备出口海外。“因为此前合作较多,我们跟三峡、葛洲坝的公司抱团出海,他们对我们的产品质量信任,三峡集团把许多项目都给哈电了。”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设计部部长杨安滨说。(新华社哈尔滨12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