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性体育赛事取消审批 体育产业成新经济引擎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业内认为,政府通过取消审批权、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场所,不仅可以壮大体育市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成为经济新引擎,还可以增强人民体质,改善民生。
据了解,当前对体育赛事进行审批的主要依据是《全国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自2000年颁布,距今已有14年,虽在2013年下发修订征求意见稿,但迄今未有新版本出炉。办法规定:“国务院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的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竞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地方性体育竞赛。解放军、各行业和各院校举办的内部体育竞赛,可以依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审批登记制度。”
一名经常参与申请办赛的人士介绍,不管是国际性、全国性还是地方性赛事,都要层层报批,先报地市级体育主管部门,再到省级,有的还要报国家体育总局。明确需要报给该局审批的项目,包括国际商业性比赛、全国竞技性比赛和省级竞技性比赛,此外还有危险性较高的比赛,比如射击活动等。例如一家公司运作广州恒大队与沃尔夫斯堡队在国内打一场足球比赛,这就需要德国足协、中国足协的同意函,恒大、沃尔夫斯堡队的确认函,承办地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的同意函,与体育场签署的协议,还有申报表,然后才能交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备案,申报表上必须有运作公司的相关资质。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体育产业从本质上看归属于内容产业,而内容产业的核心就在于版权。在过去,假设一家企业运营了5-10年的体育赛制,其内容已经可以转化成版权进行对外出售,但由于复杂的审批制度,以及赛制转播上的各种限制,使得买家在参与买卖的过程中慎之又慎,从而最终影响到企业到市场中进行融资,而此次权限的放宽,则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产业版权交易的门槛,使更多的资本可以轻松进入,从而加速整个产业的市场化、商业化程度。
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