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电商 建生态圈比做平台更重要 种业电商拼渠道更拼服务

14.06.2016  12:18
 

制图:王澎

  过去几年,国内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低价微利的现实冲击下,不少种企或被淘汰出局,或已岌岌可危,面对重新洗牌,每家企业都在奋力拼搏,渴望早日走出这场黎明前的黑暗。

  当行业遭遇低迷期,总有几缕曙光,从远方投来。这其中,被寄予期望最高的莫过于——“互联网+”。作为我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互联网+”行动计划自去年在全国“两会”被正式提出后,迅速席卷各大产业,当然也包括传统农业产业中最上游的种业。

  由此,将2015年比作种业电商的“元年”,则毫不为过。去年,当传统种企还未觉醒,商业大佬已纷纷入局,诸如淘宝、京东、爱种网、田田圈等相继上线。日前,首届西湖种业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众多传统种企与电商平台集聚一堂,共同探讨种业电商的未来。

   种业与电商已“成婚

  在传统行业中,种业体量不大,市场化水平一直较为滞后。在2014年,同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一道,种子也开始“触网”。起初,诸如北京的爱种网、阿哥汇农资等电商平台相继上线,不久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也高调宣布进军农村市场;进入2015年后,一方面,电商平台开始落地探索,与此同时,一些农资企业也尝试推进电商战略。

  然而,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商品,将种子销售从线下搬到线上,这在农业领域引发了热烈讨论。质疑者多认为:种子使用具有地域性,且储存运输都有特殊的要求;再者,网购种子也缺乏合法性,一旦发生事故,维权难度极大,这些固有特性都决定了种子不宜“触网”。

  但面对传统种业销售的层层加价这一“痛点”,尽管质疑纷纷、困难重重,但种子电商仍被极度看好,在蹒跚中不断前行。甚至许多业内人士直言:在农村电商沸腾的今天,种业很难再置身事外,如果种企硬要逆势而行,恐将加速被淘汰出局。

  在阿里研究院专家陈亮看来,种业电商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种子企业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同时,行业内缺乏大型的、有品牌保证的直销电商,这是巨大的市场机会;就目前而言,种业电商已引起电商平台的关注,并且引发规则上的改变,比如收货期延长等。

  一位曾对农资电商展开深入调研的业内人士,在论坛演讲中直言: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如同所有行业一样,涉农企业正面临转型压力,导致前所未有的“本领恐慌”;如果说,此前对农资电商尚属人云亦云,难成气候,那么,从2015年起,当大型企业开始深度介入,已呈现出系统性转型的趋势。

  论坛中,一位业内人士则坦言:“种业电商前途无限,在行业内,对这一论断已无争议。现在两者并非恋爱关系,也不再是干不干的抉择,而是两者已经结婚,应关注怎么联合的问题。但就当前分析,种企还需量力投入,豪赌电商比较危险。

   亟待补上技术服务的短板

  在淘宝上,如果输入“种子”,出现的各种诸如蔬菜、花卉等卖品超过了75万件,零售领域中,阳台园艺成了绝对主流。排名靠前的几家店铺中,“勿忘农阳台园艺”格外惹眼。作为浙江最大的种企,勿忘农种业在今年初推出了阳台农艺版块。

  “针对阳台园艺,我们出售的多为小包装型、新奇特的种子,同时方便培育出苗,相比出售给农民的大包装,利润率更高。”勿忘农种业电商部负责人傅丽告诉记者,除了销售种子,网店还附带销售肥料、育苗盘、园艺用品,平均每月总销售额在20万元左右。

  尽管阳台园艺作为新兴品类被业界看好,但毋庸置疑,种业的市场主体仍在批发市场。过去,由于种子销售绝大部分采取经销代理制,互联网的意义正是在于渠道再造。而毕竟种业电商才刚起步,当前农民网购种子的总体份额,可谓微乎其微。

  “过去,厂商无法获得终端农户全面信息,这些都集中在经销和零售商手中,大部分种企对这两方依赖严重;同时,中间渠道臃肿低效并吞噬大量利润,系统农技服务也十分不足。打通这些信息流,正是解决农资行业‘痛点’的关键所在。”爱种网CEO王伟文指出。

  近些年,由于阿里、京东、金正大等大平台的渠道下沉,阻碍农资下行的物流制约正逐步得到解决。但在渠道扁平化的同时,如何填补技术服务的空白,成了最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业内专家表示,农资电商涉及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技术服务的互联互通,远非将产品放到网上销售这么简单。

  论坛上几位发言的电商平台负责人均表示,目前针对技术服务的短板,各方均在借助资源、积极补齐中。像京东正推行全方位联合营销,计划建造100家农资服务中心、1300家县级服务中心,以及20万个乡村推广点;爱种网则通过整合各地的农业服务资源,加快形成一批专业、合理价格、优质的农业服务合作伙伴,以提供整体种植解决方案。

   布局电商不只是搭平台

  “站在企业的角度,拥抱互联网的方向没错,但落地生根显然很重要。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大户,还有许多非专业散户,稍有不慎就会产生纠纷,因此,种业电商要落地,技术服务是核心;其次,渠道定位、产品定位、客户定位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第三,种子是特殊商品,传统渠道销售要经过品种测试、试验、示范到推广的阶段,互联网又如何衔接?”谈起当前困惑,一位种业老总深有体会。

  一些种业公司负责人则坦言,种业电商的崛起,无疑将取代部分传统渠道,两者本身存在竞争关系,能否各自取长补短,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而并非颠覆。由于农资电商尚在发展中,最终形态如何,目前仍是雾里看花。但论坛中,大家对此都存有共识,就是:建立电商生态圈比单纯建平台更重要。

  不难发现,当前企业在布局互联网转型时,都不是纯粹地搭建平台做电商,而是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各种作物生长模型和种植模式,匹配农资、农技、农产品销售、信息、金融等服务,进行多维度扩展。

  以爱种网为例,除了农资流通这一基础业务外,还计划深耕农业服务、农业金融、绿色农业认证、农产品销售等。王伟文介绍说:“爱种网大数据平台正逐步准确掌握全国农户种子、农资购买和生产情况,未来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订单农业甚至直接收购,并对农作物的市场供求状况作出分析,都将逐步实现。

  可以预见的是,目前各大企业和平台都在谋划搭建自己的生态圈,还将会有一轮厮杀。论坛中,许多业内人士也指出,在构建生态圈时,如何建立禁止跨区域经营的审核机制,以及降低网购种子可能潜在的种植风险,这些难题都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监管,同电商平台打配合战,否则在种业电商“黄金时代”的今天,“泡沫宿命”也将不无可能。  (本报记者 朱海洋)

 

 

种业电商拼渠道更拼服务

  在种业“触网”之前,种子的购买渠道不外乎经销商、种子商店、直营店等,“触网”之后,种子又多了一条新的销售渠道——互联网电商。

  然而,电商这个渠道却打破了种业传统的经销商体系,种业电商通过扁平化的、由种企直达农户的销售体系,某种程度上架空了各级种子经销商、代理商,以优质优价为亮点,将各级经销商加价的部分利润让利于农民。互联网时代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和交流速度,促使“种业+互联网+”的模式逐步改变着农民的购种习惯,也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注入种业。

  然而,终端物流配送难、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是限制种业电商乃至农村电商的一大痛点。此外,由于种子的特殊性,地域、气候、种植操作的不同往往会使种植结果各不相同,这也对农机服务和技术指导提出了更严格、更具体、更个性化的要求。种子作为一种具有生命的特殊农资产品,其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少农业生产事故和纠纷都会和种子扯上关系,使种子有时成为农业生产中的“是非之地”。

  对于部分传统渠道的种子经销商和代理商而言,种业电商的出现无异于“革了自己的命”,很多新兴种业电商在推广普及时都遇到了来自传统渠道的阻力。

  物流的瓶颈、技术指导的不足、传统渠道的阻力,使得种业“触网”不能简单地局限于渠道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服务。谁的服务更到位、谁的服务更人性化、谁的服务更符合市场,谁就能掌握渠道。

  转型成为种业电商体系中的服务商,逐渐成为传统种子经销商在新形势下的“出路”。阿哥汇、云农场等种业电商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基层服务体系,让悬在空中的互联网扎根农村。

  标准化的服务模式确保品质,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确保精准,这将是未来种业服务商发展的必经之路。种业电商,不仅是比拼种企对于渠道的把控,更是比拼服务质量和效果。  (王澎)

 

 

声音

  以各级代理形式形成的销售网络制约着很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他们受各级代理商的“绑架”。代理商“要挟”种企让利,否则就去代理竞争对手的品种等等情况很多。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李立秋

  行业的标准化程度、是否刚性需求、用户群体数量、需求频次等是决定该行业如何触网的主要因素。

  农资行业的标准化程度目前还很低,同时还是低频次、用户群体巨大的刚性需求行业。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无论农技服务、产量、产品品质、种子都是最关键的因素,种子是农资产品、农技服务、农产品的“根、魂、本”。因此农资行业无论是标准化、增强用户体验还是增加需求频次方面都需要以种子为核心来开展。

  ——阿哥汇创始人、北京士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CEO韩庚瑞

  未来,互联网的新突破在于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催生了新的商务模式和服务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农资电商发展已经可能:农村网民已达1.7亿,发展互联网的基础不断改善。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降低了农民上网的门槛。

  ——爱种网

  CEO王伟文

  种业电商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以拥抱电商的心态来看待未来种业电商的发展。种业电商对传统渠道虽有冲击但也有弥补作用。任何一个新兴模式都是对传统模式的冲击,运用好是一个相互促进和互补的状态。

  ——北京捷利亚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杰

  目前种业电商还存在四个现实问题,一是认识问题,电商在农村还是新事物,留守在农村的农民群体对电商认识程度不高,还有一些县乡的干部也是相当陌生,至多知道开淘宝店就是电商了。他们理解的电商和真正的电商概念还有相当距离。二是人才问题,种业电商缺乏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人才。三是物流问题,物流快递的成本高。四是品牌问题,低价营销成风,严重损害产业健康发展。

  ——厦门中厦蔬菜种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洪金条

  本报记者王澎整理

 

 

青贮玉米联合体:技术培训到位确保试验规范

  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组织的青贮玉米联合体技术培训会6月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联合体成立的意义、我国青贮玉米的发展情况、联合体试验点的建设、青贮玉米区域试验技术规程、青贮玉米病虫害防控等与联合体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培训。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业的快速发展,青贮玉米品种审定的评价指标、区域试验的容量、技术条件等已不太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社会上对区域试验的“跑点”、甚至修改数据等现象反映强烈,使国家区试、审定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去年11月6日,新种子法通过人大常委会表决后的第二天,农业部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完善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通知》,以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在已有“绿色通道”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开展各类联合体试验、拓宽试验渠道。

  通知指出,鼓励“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自己积极开展自有品种试验。允许具备试验能力的企业联合体、科企联合体和科研单位联合体组织开展品种试验,特用专用品种申请者可自行开展品种试验,试验方案报国家或省级品种试验组织单位审查后,符合条件的纳入统一管理。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就是在农业部“通知”的基础上、组织了两个青贮玉米联合体。

  在技术培训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品种区试处副处长邱军说:“联合体试验不同于绿色通道试验,联合体试验是国家区域试验的一部分。国家区域试验分成两块,一块是国家统一组织的试验;另一块是一些符合“通知”要求的企业科研单位、自己出钱、出人按照通知要求组织的联合体,其试验方案须经批准、并与国家组织的试验保持一致。”

  通知发出之后至今,全国已经成立了近百个联合体,其中正在迎来发展黄金期的青贮玉米行业,成立了黄淮海夏播和北方晚熟组两个联合体。联合体迅速兴起,同时就有可能产生试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急需加强进行技术培训。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北京大京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光省说:“青贮玉米试验不同于普通玉米试验,在数据采集、产量核准分析、尤其在干物质产量测定方面有其较专业的技术方法。青贮玉米联合体承试点中的一些单位原来就是国家青贮玉米试验点,他们的整体试验能力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而一些新加入青贮玉米试验的承试单位,在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都有待提高与规范,此次技术培训对确保青贮玉米联合体试验任务顺利完成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