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皇城后卫哨所变身24小时营业书店(图)

21.07.2015  12:08

  京华时报记者范继文摄 京华时报制图谢瑶

  经过历时2年的景观复建,昨晚,位于地安门路口南侧有着595年历史的雁翅楼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这个昔日明清皇城的后卫哨所,华丽变身为一家24小时营业的中国书店,这也是西城区第一家通宵营业书店。据悉,随着“书香西城”项目的推进,西城区计划将粤东新馆、大栅栏北京坊、杨椒山祠等古建开辟空间提供阅读服务,兼顾历史文化展览展示。

   ■曾经

   紫禁城的后卫哨所

  始建于1420年的雁翅楼是老北京中轴线上的一处著名地标,它坐落于地安门十字路口南面的东西两侧,与什刹海仅一街之隔。据史料记载:雁翅楼并不是独立的,它与地安门一起构成了老北京皇城最北端的屏障。明代时,地安门称北安门,清顺治时改为地安门。当年的地安门上铺黄琉璃瓦,下面红色墙身,面阔七间,中间开三个方形门洞,寓意天圆地方。

  与地安门同时兴建的雁翅楼曾是地安门的戍卫建筑,它为东西相对称的两栋二层砖混建筑,各15间,每座楼的面积约300平方米。雁翅楼同样是黄

  琉璃瓦覆顶,远观好似大雁张开的一对翅膀,故此得名。清代时,此处为内务府满、蒙、汉上三旗公署,其作用是皇城的后卫哨所。

  上世纪五十年代,地安门地区道路整修,雁翅楼被拆。2012年2月,北京市启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雁翅楼复建列入其中。2013年6月,雁翅楼景观复建工程开工,2014年底竣工。地安门内东、西雁翅楼的恢复,不仅进一步加大中轴线的传统建筑内涵,而且对于明清皇城景观上的恢复与保护,也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

   24小时经营的中国书店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介绍,复建后的雁翅楼东西两路、上下两层,全部交给中国书店使用,不收取房租,而且还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政府补贴,以确保书店正常运营。与此同时,西城区政府明确提出“书店必须24小时经营——这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条件”。

  为何选择把雁翅楼作为24小时书店?该负责人表示,雁翅楼北临什刹海、钟鼓楼、南锣鼓巷,南靠景山游览区,整个区域繁华、喧嚣,“非常需要有这么一处地方让人心安静下来,需要有这么一处寄托精神的场所。雁翅楼又地处中轴线,承载传承历史、传播文化的功能。因此,政府将其作为免费的公共阅读空间,引进专业企业进行有限度、有条件的经营,既可以传播文化,也是活化文物的一种尝试,更是一种引导,引导城市安静下来”。

  根据协议,雁翅楼书店不能提供与经营书籍无关的服务,但是可以提供与阅读相关的辅助服务,比如,经营咖啡、三明治、茶水等。

  今年西城区明确提出建设“记忆西城、书香西城、艺术西城、时尚西城”的目标。其中,“书香西城”方面,计划在编制西城区全民阅读发展规划的同时,建设以公共图书馆为基础、以特色阅读空间和“公共藏书楼”为重点、以流动图书车和图书自动借还机为补充、以云阅读科技形式为辅助的阅读服务网络。

  此外,随着西城区宣西北棚改项目启动,棚改区内涉及市级文保单位杨椒山祠、区级文保单位沈家本故居,还有三处文物普查单位:太原会馆、东莞会馆、龚自珍故居。这五处古迹都将结合人口疏解进行腾退、修缮,而后会结合自身特点,配以相应的图书供人们阅读。除去古迹,西城区政府还支持辖区内的宾馆、银行等公众聚集的单位,设立固定的特色图书角,方便大家看书学习,搭载公共文化服务。

   ■现场

   东侧雁翅楼将设幼儿书店

  昨晚7点半,24小时中国书店开业亮相。记者在位于地安门大街路南看到,复建一新的东、西雁翅楼均悬挂上了中国书店的牌匾,雁翅楼红色的墙体甚是惹眼,走进路西的中国书店内,仿古建筑下木质书架、桌椅已摆放到位。工作人员介绍,一楼为经营区,同时设有阅览区。二楼除有阅读区外,还设有小型讲座区、签字售书区等。

  中国书店北京雁翅楼24小时店将采用实体书店和线上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让读者根据个性化需求选购图书。开业当天,书店举办的“古籍修复技艺雕版印刷展示”和“中国书店海外回归古籍展”引起了各界读者极大的兴趣。其中,“中国书店海外回归古籍展”中展出了海外回流孤本元代《类编图经集注衍义本草》及清内府乌金亮墨精拓乾隆《敬胜斋法帖》等古籍。

  “景观复建的雁翅楼建筑面积有1100多平方米,我们利用西侧的10间房作为文化设施,对公众开放。”中国书店总经理于华刚告诉记者,“这里将集‘公共阅读’、‘文化传承’、‘慢生活休闲’、‘文化产品推介’于一体,以服务大众为目的,充分体现公益文化特性,在向社会公众展现北京历史文化的同时,提升地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介绍,路东的雁翅楼正在装修中,这家是中国书店的幼儿书店,主营动漫图画书。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李女士正带着4岁的儿子在书店中翻阅着古籍,李女士说,平时下班晚,周边的书店早都关门了,“有了这个24小时书店,今后晚上吃完饭,出来遛弯的时间就可以带孩子转转,看看书。”对于对面的幼儿书店,李女士更加期待。

   ■对话

   大栅栏天桥有望引入诚品书店

  京华时报:为何考虑在古建中建书店?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这里面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这些闲置空间必须要利用起来,同时还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第二是政府提供服务的创新性,过去都是政府办文化设施,比如建一个图书馆,建一个事业单位,这次我们变了一个思路,引进社会力量来实现文化服务;第三方面是文物的活化使用。

  京华时报:将古建、文物场所用作公共服务场所,会不会损坏文物设施?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不会的,文物资源不用的话才会死,没有人去才会是文物的损坏。我们发现,文物要装进适合的场所实现再利用,而阅读这种文化形式是干预最小的。

  京华时报:对于文物场所变身文化服务设施,西城区还将进一步扩大范围吗?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阅读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部分,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的空间资源,破解自有空间不足,除了下半年计划的几个项目,比如说考虑在大栅栏、天桥引进“台湾诚品”、“北京三联”、“广州方所”等三个读书品牌,我们还计划协调区属资源,比如在第35中学建设校园内的图书馆,学生不上课时对社会开放。还计划在一些酒店、政府机关单位、银行、剧院等公共场所设置阅读空间等。现有的博物馆也将建一批阅读空间。

  京华时报:这些空间的使用遵循什么原则?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空间的使用当然还要细分,根据文物历史文化渊源,配置适宜的内容,比如砖塔的正阳书局只经营老北京的图书,而且还配了一个历史文化展厅讲述历史,大栅栏的观音寺我们计划变身社区综合文化中心附带博物馆,如果有空间将开辟阅读角等。

  京华时报:政府为何还要给书店补贴?

  西城区文委负责人:我们这个补贴不是发放资金,而是建立补贴机制。而且我们还要定期考核书店,这个考核和补贴结合,比如考核接待读者量,比如考核书店给读者提供的服务等等,因为书店是24小时营业,将来我们还可能考虑购买两个岗位,补贴人力成本。

   ■盘点

   古建中的阅读场所

  2014年4月,作为北京胡同的发源地,位于西城区砖塔胡同口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松老人塔成功引入民企打造成公共阅读空间,专营老北京书籍。2014年9月28日,西二环白纸坊桥护城河畔的北京金中都公园里,原供游客歇脚的宣阳驿站改造成公益图书馆——第二书房。据悉,目前西城区15个街道每个都至少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链接雁翅楼复建曾遭遇一波三折

  ◎1955年,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对拆除地安门有异议,于是有关部门对从地安门拆下来的门窗、过梁、柱子、柁、檩一一编号登记造册,连同砖石琉璃瓦等一起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内北侧照原样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但后来天坛内发生火灾,堆垛在那里的木质材料全部化为灰烬,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的计划也随之彻底搁浅。

  ◎2005年,多位北京文史学家提议复建地安门及雁

  翅楼,以逐渐恢复京城北中轴线的风貌,但却无动静。据介绍,在地安门附近地铁施工过程中,已经清理出雁翅楼的部分遗址和建筑。

  ◎2012年,本市最大规模的“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启动,地安门雁翅楼复建是其中一项。

  ◎2013年6月,西城区召开文保交流会,会上提到雁翅楼已具备复建条件。

  ◎2014年底,雁翅楼复建竣工。

  京华时报记者文静通讯员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