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建设者来“时光邮筒”投信
图为姜宸正在投递家书。黑龙江日报记者邵国良摄
赵怡 黑龙江日报记者谭湘竹
9日,在2016黑龙江东北亚时尚文化产品博览会上,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的“龙江家书”展位吸引来许多市民,很多人在现场写完家书后,让陪同的亲友为自己在邮筒投信时留影纪念。
来自山东德州的90后年轻人姜宸,2015年到哈尔滨参与哈尔滨地铁二号线的建设。姜宸工作4年多来,他跟随的第一个工程项目是深圳的工程项目,然后是武汉工程,然后是现在的哈尔滨工程,他一年也无法回家几次。姜宸现在是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三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员,为哈尔滨修建地铁二号线工程而与冰城结缘。他在这次的工程中负责南直路与珠江路交叉口的一个地铁车站,这个项目从2015年要一直做到2019年。
早上六点,城市尚未完全醒来的时候,姜宸和其他修建地铁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通宵工作有时也是家常便饭。与其他的90后年轻人相比,姜宸的生活略显枯燥,平时工作很少有节假日,在同龄人看来很普通的约会、看电影、吃饭等社交,在他们的生活中都已成为奢侈品。“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不觉辛苦。”姜宸笑着对记者说。今年快到除夕姜宸才放假回家,初三左右又匆匆离家,对家人和女友的想念只能通过电话传达。由于工作性质和不固定的工作时间,他经常每天只能抽出十多分钟跟家人聊聊天。这珍贵的交流时间,他总是报喜不报忧,不想让父母和恋人为自己担心。
姜宸告诉记者,他偶然在报纸上看到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举行写家书活动的消息,不想错过这次很好的借用纸质书信抒发情感的机会,在百忙中还是抽空来“龙江家书”现场,远在异乡的他想要给家乡的恋人写一封信。姜宸写信的时候时常放下笔,一封不算太长的书信写了许久,时而停笔沉思,时而凝神,“已经多年没有写信了,现代社会人们沟通方式越来越便捷,但电子邮件、微信、电话等交流方式都不像纸质书信那样永久保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写一封纸质家书给家人,对家人还是自己都是一份很好的纪念,让我们回归传统生活方式,再次提起笔,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姜宸对记者说。
每每地铁修建完成,这些辛勤的建设者都来不及看见它正式运营,就得奔波去下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背井离乡为我们城市的交通和市民的生活付出了太多,而对家庭他们往往不能做称职的父亲和孝顺的孩子。他们有太多的话想说而没有机会向亲人表达,短信和邮件远不能表达出他们复杂而深沉的感情,提笔落字,每一划都饱含深情。
写信的时候,姜宸目光认真专注,他落笔慎重似乎是在做一件无比神圣的事情。在这封寄给异地恋人的书信中,包含的质朴而真挚的心里话,定会跨越时空传递到恋人的心中。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