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积极培养 全面加强党外人才队伍建设

30.12.2015  18:38

  近年来,哈尔滨商业大学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党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统战工作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作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内容,强化领导,科学谋划,积极搭建助力党外人才健康成长平台,打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水平高、群众口碑好的党外人才队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选准培养对象,合理配置党外人才政治资源

  学校党委始终把党外人才的培养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有意识地选拔一批素质好、层次高、专业强、有代表性的党外人才,留在党外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培养,量身确定成长方向,并创新党外人才培养成长途径,鼓励和支持党外人才向外发展,适时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近年来全校先后有多名党外人才走上了省级、校级领导岗位。其中,1人成为副省级领导、党派省委主委,1人作为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公选被选拔为省检察院副检察长,2人成为党派省委副主委、省人大常委、学校副校长,数量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加强政治引导,发挥党外人才民主协商作用

  通过选派党外人才参加各类专题培训、列席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和研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党外人才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修养、组织协调能力和参政议政水平。近三年来,11名党外人才参加了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举办的党外干部培训班、理论研讨班、研修班;6名党派骨干参加了党派省委、市委在省外举办的骨干培训班;210人次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了校内各级各类的学习培训。同时,学校出台重大决策、工程招投标、干部竞岗、职称评聘等重大事项,召开党代会、教代会等邀请党外代表人士列席;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校务公开委员会中,党外代表人士均占一定比例,充分发挥党外人才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

  三、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党外人才实践锻炼

  学校党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安排适当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或外派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对党外人才的实践锻炼,提升党外人才合作共事和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学校先后成立了财务与会计研究所、国际会计研究所、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行政管理研究所、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等,安排优秀党外人才担任负责人,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专业上的一技之长。二是通过开展“市校合作”,选派挂职干部等方式,让党外人士在实际岗位上增长才干。

  四、坚持用人标准,拓宽党外人才政治发展空间

  按照“大胆使用、量才施用”的原则,学校党委对德才兼备、条件成熟的党外人才,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及时做好党外人才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2012年底中层干部换届,在《选任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重视选拔民主党派、无党派干部的专家学者”,充分体现了学校党委对党外人才的重视。新提职87名处级干部中(正处27人,副处级60人),党外干部为17人(正处级6人,副处级11人),占总数的19.5%。目前,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有33人,其中副校级领导2人,正处级7人,副处级24人,占中层以上干部总数的15%。在人大、政协换届时,学校党委为党外人才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目前,学校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2人中,党外人才17人,占总数的77.3%。

  五、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党外人才学术发展平台

  学校党委积极为教学、科研队伍中的党外人才营造事业发展空间。一是搭建专业发展平台。2004年学校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引进1名青年博士,学校党委将其作为党外人才中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养,积极投入资金建立实验室,搭建学术发展平台,经过多年培养,已经成长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龙江学者”特聘教授、九三省委科技委成员。二是搭建个性化成长平台。注重党外人才个性化发展,在职务晋升、导师遴选等方面,本着为人才成长主动找亮点的原则,确立“规则+认定”的工作方法,2名无党派代表人士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发表了高水平论文,通过“规则+认定”,破格晋升教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