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闯出新机遇创出新平台
小趋势中生存靠微创新,大趋势中生存必须转基因。微创新中成长了24年的哈洽会,在中俄全方位合作的大背景下,因注入基因重组得以变身——升级为中俄博览会。
这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名称变换。俄罗斯反客为主,由24年的参展方晋身主办方,给以经贸为主的哈洽会带来全方位深度合作的转基因。
“在博览会的框架下,中俄两国还将举行在远东开发、金融、旅游、农业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在莫斯科举办的中俄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这一消息无疑给全世界以无限遐想。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让世界无法忽视的——新机遇、新平台。
更名不简单
“哈洽会谋划更名已有3年,在时机未到时,我们一直谋而未动。”省政府副秘书长康翰卿说。
2012年,国内有很多展会改名,由“洽谈会”改成“博览会”。邻省吉林将连办多年的“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更名为“东北亚博览会”时,黑龙江省也在考虑“哈洽会要不要更名”。
作为国家批准举办的大型对外交易会之一,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功举办24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多万人次参会,总成交额近千亿美元,从小到大,从初创走向成熟,从区域走向世界,哈洽会已经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也是中俄经贸合作第一大展览会,是东北亚地区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从“洽谈会”升格为“博览会”,已变得顺理成章。然而,“在名称变化的同时,展会还应有更多内容和内涵,乃至实质上的变化。”当时,这一种观念被普遍认可。于是主办方一直在寻找能够给哈洽会带来实质变化的转基因。
在谋而未发的时间内,哈洽会微创新不断。在展会设计上作出各种各样突破性尝试:2011年,俄罗斯首次以国家名义进驻哈洽会;2012年,首次举办中非经贸交流会,参加国家和地区增加到75个,参会客商11余万人,入场观众36万人次,总成交额近3000亿元……
在一届又一届哈洽会成交额井喷式增长的同时,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占到了全国1/4,其中投资合作占1/4—1/3,成为名副其实对俄经贸第一大省。这让中俄双方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哈尔滨是中俄经贸合作中的镇盘之地,更是中俄贸易的晴雨表。由此,把单纯对俄贸易向全方位、各领域纵深发展,成为黑龙江省对俄经贸思路调整的最基本思路。
此时,俄罗斯经济也在“向东看”,向东首站便是黑龙江。
共同需求衍生合作。经过中俄两国相关领导人反复商讨,哈洽会转基因图谱最终绘成:由国家商务部、省政府、俄联邦经济发展部、俄联邦工业和贸易部共同主办的中俄博览会破壳而出。
展会变阵
俄罗斯变客为主,联邦政府发展部、工贸部成为中俄博览会主办方,是展会阵型最大的改变。
哈尔滨市贸促会会长李纬介绍,今后该展会凡涉及中俄双方的议程、会务,都要“先沟通、后敲定”。中俄联合新闻发布会也在前不久分别在北京和莫斯科举行。这个展会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内务。
首届中俄博览会,似乎更愿意成为一个充满机遇的开放平台——由中俄官方共同搭建,以促合作为理念。
它首先是对话的平台,两国将在博览会上展开副总理级的对话,汪洋副总理和俄罗斯副总理将对前期中俄合作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它还是政策信息发布的平台,俄远东发展部要在会上就涉及资源的新政、新项目等发布重大政策和信息,俄20多个州区将你方唱罢我登场,密集发布他们的产业政策和合作项目;它更是全方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中俄十大智库都参加会议,从战略高度凝聚两国共识,提升合作层次。
期间,中俄医药界将探讨医药领域的合作,两国大学校长论坛将谋划教育资源的共享,多位俄罗斯知名艺术家和多家音乐团体、演出团体还将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从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到民间往来,中俄博览会将以宽领域交流与合作为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带来新机遇。
这个新机遇,包括已经衍生为涉及农业、大企业、能源、基础设施等多个跨国领域的重大机遇,并吸引主导中俄两国经济的“国家队”在哈尔滨首次聚会——俄罗斯100强企业半数以上报名参会,众多中小企业也摩拳擦掌看好博览会契机;中方参会企业同样囊括了各大央企、名企、行业翘楚,与俄方企业实力相当、行业相关,以至于高铁火车头、电站集团的大型电站设备都搬进了展会。
曾经,许多人都担心“哈洽会”更名为“中俄博览会”后,会使其他国家、地区放弃展会。但事实上,这个展会增加了更多商业机会,增强了地区之间要素重组的可能,各国家和各地区参会热情也高于以往。我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的200多家企业来了,俄罗斯、蒙古、美国、肯尼亚、加拿大等31个国家的162个政府经贸及华人华侨代表团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展企业达1597家。“参加展会报名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能承接的展位数量”,康翰卿说,为优化和精简,省内各地市展位全部砍掉。
哈尔滨,与中俄战略共振
中俄博览会是未来哈尔滨开放的沙盘。从这里,既见哈尔滨对外合作的优势,又现这座城市与中俄战略共振的决心和雄心。
构建“中国对俄第一城”,哈尔滨显然有备而来。保税仓库—综合保税区—自贸区,这是跨境经贸发展道路上的成长模式,也是哈市准备的未来对俄经贸发展三大台阶。
市商务局局长姚劲松曾明确表示,我市将积极兴建各类保税仓库,为进出口企业节省物流成本,把哈尔滨对俄区位优势及产业发展无限放大,牢牢站稳中俄物流大通道优势。综合保税区其实是自贸区发展的雏形,省政府已将哈尔滨建设综合保税区的申请正式向国家申报。目前我市自贸区的可行性调研报告也在起草过程中。
跨境经济依赖跨境物流。哈尔滨正加速提高对俄物流效率、构建对俄物流仓储、打造东北亚物流园区,全力打造东北亚经贸物流“第一枢纽”。
与此同时,哈市正积极吸引龙头跨境电商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哈建立仓储中心,把哈尔滨打造成全国对俄及东北亚最大的电商物流集聚区。
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哈尔滨无可争议的优势——以哈尔滨为中心辐射至中俄边境各口岸的铁路、公路体系与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交通干线紧密相连。
哈尔滨机场已先后开通近20条对俄航线,2012年哈机场对俄旅客吞吐量占东北三省四大机场的85%,仅次于北京名列全国第二;对俄公路“大网”已经形成;去年6月,哈尔滨铁路局开通了哈尔滨至全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的“滨洲快列”货运专列,打通了哈尔滨对俄贸易的铁路物流通道。
软硬件齐备,哈尔滨不仅仅只想在中俄博览会上尽地主之谊,更寄望以地主之利获得更多合作机会。哈尔滨正在全力塑造中国对俄罗斯开放合作的服务中心,并由此成为带动全省、服务全国、辐射俄罗斯及东北亚经贸合作的中心城市和桥头堡。
在今天中俄博览会开展首日,中俄专家将对接《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哈尔滨将以此进一步明确“两大战略”中的角色定位,找准与中俄战略共振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