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产业园蓝图绘就

21.09.2016  21:43

图为“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规划图。

  黑龙江日报记者薛婧 李爱民

  “万峰磅礴,必有主峰。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最终要靠创新引领。”今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既为我省提出了目标又指明了发展路径,此后,如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之路成为全省各界努力的方向。

  日前,哈高新区、松北区结合自身实际交出了一份答卷:规划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一期”升级版——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城二期)。据悉,该产业园区将通过顶层设计、规划控制、项目导入、政策扶持,打造一个能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各种要素集中、集聚、集成的平台,从而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金链的“四链结合”,进一步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创新人才培养引进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加速构建科技人才高地和创新创业基地。

   定向破题“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呼之欲出

  经过近7年建设,哈尔滨科技创新城起步区23.7平方公里征地及土地流转全部完成,土地开发面积累计达到19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开,已开发地域土地实现“七通一平”,水、电、气、热等配套功能完备。截至目前,科技创新城已经集聚了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奥瑞德蓝宝石、安天科技等4000余户企业;哈股交所、黑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交所等13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中国科学院育成中心、中关村哈尔滨基地等12家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200多家国内外研发创新机构入驻发展,其中177家已投入使用。一座汇聚高新、高端的科技高地、现代化新城已拔地而起。

  “我们计划用20年时间,把科技创新城建设成为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的‘发动机’,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车组’。”哈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松北区委书记李四川说,目前看科技创新城一期建设基本完成。随着“哈尔滨新区”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城“二期”建设亟需快速启动。

  那么,科技创新城二期应该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区域?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哈高新区、松北区积极谋划“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作为科技创新城“一期”升级版,“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预计明年动工建设。

  “在12日召开的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王宪魁在讲话中强调,要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加快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和产业化。用好的政策集聚人才,用好的平台用好人才、用好的环境留住人才,吸引更多人为振兴发展服务。我们的‘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就是要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李四川说,建设“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要发展的破题之举。

   十大功能推动科技成果在“创业一公里”就地转化

  何为“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就是在一个区域内集中各种要素,以促进大学、大所和大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和持科技成果创业的人,能实现不出园区要什么有什么,做到就地转化、就地创业。”李四川这样解读。

  据介绍,“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规划东起四环路,西至王万铁路线,南起世茂大道,北至万宝大道的围合区域,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按照“科技+生态、高新+高端、文化+旅游、人才+资本、宜业+宜居”的功能定位,遵循“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重点突出要素集聚服务、金融创新服务、平台服务、中介代理服务、市场开拓服务、生产服务、政策服务、生活服务、交通服务、科技会展服务等十大功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环境。

  据悉,“大学产业园”将建立与大学大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聚集各类创新创业要素,释放高校院所活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创业一公里”就地转化。

  科技创新,源于技术,成于资本。在大学产业园内将合理配置诸如风投、创投、天使基金、小额贷款各类金融创新的服务和产品,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满足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科技创新城内的13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都将整合进大学产业园,为园区内企业服务。”哈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同时引入、搭建各类产权交易、股权交易、科技数据等功能平台;引入各类专业化的市场调查、创业培训、品牌宣传、市场开拓的团队,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商品化。

  在生产服务上,根据园区的特性和定位,沿铁路线通过代建、合建、自建等方式,优化建筑形势,调整功能业态,量身打造标准厂房项目,形成开发建设一片、项目入驻一批、建成收益一片的发展格局。在生活服务上则充分考虑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和生活需求,建设餐饮文化娱乐小镇、购物中心等一批吃喝玩、游购娱特色设施,引进医疗、教育等优质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上协调发展、一流的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

  “我们还将把中央和省市区关于促进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政策集中梳理,捆绑使用,发挥政策‘集成’效应。”李四川说,在产业园区内还将建设集成果交易、展览展示和共享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会展中心,定期组织开展新项目路演、新产品推介、主题论坛、投资人俱乐部、企业家沙龙等创新活动。还将邀请院士、专家、企业家在讲堂里定期不定期开讲,做科技传播、科普知识传播,形成永不落幕的科技会展。同时推动公交、铁路、地铁等各种交通大动脉在园区交汇,尽快建设园区内外循环公交体系,打通交通出行“大动脉”,方便园区人员便捷出行。

  结合这十大功能,未来,产业园区内将建成金融小镇、餐饮文化娱乐小镇、智能制造小镇;以及科技会展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大数据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以促进各项要素服务功能落地。

   顶层设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什么要建“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这是记者向李四川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通过顶层设计,与大学大所、大企业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设施,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和行政效力。最终将大学大所、大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也就是把我们哈尔滨最大的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李四川说,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下,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政策引导、通过区域规划来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问题。

  李四川说,“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是系统性、集成性创新,不是碎片化创新,要想实现大学大所的科研成果能够系统化、集成化、产业化,必须得解决科技创新城一期存在的不足,如功能不配套、要素不集聚、政策不集成、平台没有整合等问题,目前我省还存在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慢,以及人才流失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体制机制不系统,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创业的集成平台没能搭建起来,作为科技创新城一期升级版,“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就要在吸取科技创新城多年的建设经验上打造一个各项功能要素集聚、集中、集群、集约、集成的全新平台,从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据悉,“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的规划概念刚刚抛出,就引起了各大高校的关注,哈工大、哈工程、黑龙江大学等纷纷递出橄榄枝,前来商谈入驻合作事宜。“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哈尔滨博睿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哈工大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打造的军民一体化的哈工大利剑军工集团等也都抢滩入驻这一区域。

  据介绍,“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将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主要是通过顶层设计与总体布局,牵头园区产业规划、目标定位、框架布局、实现路径、推进动力、保障措施等重要工作,负责融资、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坚持“一次性规划、一次性审批”,全面完成园区的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和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产业集群发展。

  在此基础上,市场产生的问题由市场去解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的理念、方法和平台破除园区发展瓶颈,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运用市场化思维有效破解资金、人才、服务等一系列难题,努力形成符合创新规律、体现市场活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驱动作用的体制机制。从而,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擎起助力我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全新平台。

  (据黑龙江日报)

编辑:孙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