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普遍用捐款培养人才 管理不专业难保值增值

11.01.2016  13:31

   长江商报消息大学普遍将捐款单纯用于人才培养,对基金管理不专业难以保值增值

  本报记者 张衡

  前不久,一份2016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再度将高校校友“豪捐”话题引爆。

  复旦大学校友、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向复旦大学捐赠7亿元人民币,创下复旦校友捐款纪录;中国农大校友、大北农集团创始人邵根伙向母校捐赠2亿元人民币;杭州师大校友、阿里巴巴主席马云向母校捐赠1亿元人民币……

  随着国内大学校友捐赠总额、单笔捐赠金额、校友个人捐赠金额等纪录屡被刷新,大学如何使用这些捐款成为大众关心的焦点,校友捐赠的钱都用到哪里了?

  连日来,长江商报记者采访调查了国内各大高校,探访了它们的捐赠管理制度。在“豪捐热”的背后,高校如何使募与捐形成良性循环,是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卢志强向复旦捐款7亿破纪录

  近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并以公开数据统计出2016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100强。北京大学连续9年蝉联全国第一,1980年至今,北京大学累计接收校友捐赠21.09亿元。清华大学则以19.55亿屈居第二;武汉大学校友捐赠增至12.31亿,稳居第三;复旦大学校友捐赠达10.13亿,跃居第四;北大、清华、武大、复旦四所高校校友累计捐赠均超10亿元,跻身中国大学校友捐赠“十亿俱乐部”。

  中国高校资源丰富的湖北省,则有8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除武汉大学之外,华中科技大学以1.85亿元位居全国第23位、武汉科技大学以7069万元居全国第35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1690万元居全国第81位、中国地质大学以1517万元居全国第85位、华中师范大学以1507万元居全国第86位、长江大学以1325万元居全国第93位、湖北工程学院以1152万元居全国100位。

  调查显示,1980年至今,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达171亿元,约占中国大学接收社会捐赠总额的31%,全国共有30所高校突破1亿元。从上榜高校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湖北和上海等经济和教育较为发达地区高校校友捐赠较多。其中,北京高校累计接收校友捐赠总额56亿元,遥遥领先其他地区,湖北和上海均超16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湖北地区排名前列,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两所高校有着直接关系。湖北地区其他高校校友捐赠数额和人数与北京、上海及东南沿海等地区仍有差距。

  武汉科技大学校友办主任陈志刚对长江商报记者分析,导致差距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较东南沿海社会氛围不浓,同时还与其教书育人水平、校园文化、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创新创业德育教育、校长领导能力和校友的商业成就及母校情结有直接联系。

  此次公布的捐赠校友榜单上,中国泛海控股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向母校复旦大学捐赠7亿元人民币,创下复旦大学校友单笔及累计捐赠金额的纪录,使得复旦成为2015年中国大学校友捐赠的黑马。清华大学校友董钓、中国农大校友邵根伙均以2亿元捐款排名第二。杭州师大校友马云、清华大学校友汪潮涌、四川大学校友李平和复旦大学校友郭广昌的捐赠均为1亿元,捐赠亿元以上富豪共有8名。

  长江商报记者观察发现,纵观国内高校,校庆迎来校友捐赠潮的“惯例”仍在延续,同时也助推了校友捐赠榜单的排名。2015年是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之年,校友捐赠总额突破10亿,成功跻身“十亿俱乐部”。中国农大则迎来建校110周年,该校也由2014年校友捐赠数额的5620万增长至去年的2.77亿。

  据了解,校友捐赠是欧美一流大学的重要工作,是世界一流大学彰显其办学实力与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价大学的重要指标。校友捐赠作为高校社会捐赠重要组成,是对一所大学的教书育人水平、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创新创业德育教育、校长领导能力和校友工作成效的重要检验。

   捐赠一般用于人才培养方面

  普通大众关心的,是这一笔笔推动教育发展的善款,是否真的用在了刀刃上。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国内各大高校校友捐款用途各有不同。

  以武汉大学为例,2015年5月,总建筑面积达8410.3平方米的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并举办了首场展览。该博物馆是由武大校友陈东升捐资1.2亿元建成,他还捐赠了价值约3000万元的艺术精品,作为初期馆藏。其中,既有齐白石、张大千、何多苓、张晓刚、方力钧等名家作品,也有国立武汉大学第一任校长王世杰的书法。

  之所以捐赠一家博物馆,陈东升表示,大学生除开学习知识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外,还应具备人文情怀,“博物馆对培养年轻学生的人文情怀很重要。

  与陈东升不同,卢志强日前向复旦大学的7亿元“豪捐”,其捐赠用途范围则涵盖了支持复旦若干教学科研机构发展;设立发展基金,支持学校人才引进、学术研讨、奖学、奖教等;支持复旦大学创新创业学院的筹建、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设立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资助他们出国深造。

  对于校友捐赠的用途,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校友捐赠一般用于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校园建设以及其他方面。人才培养主要是学生奖助学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则包括科研资金及奖教金等,校园建设则主要是学校硬件建设,如教学楼、博物馆建设等方面。

  其中,为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众筹校友创业基金是近年较为盛行的捐赠手段。如去年11月,武汉大学成立珞珈创新天使基金,首批将募集1亿元资金;同年6月,西南财大校友团队出资1亿元,与学校共同设立了“九鼎-西财黑马创新创业基金”。

  校友的这一笔笔捐款,其受捐方式以限定性捐赠和非限定性捐赠两部分组成。陈志刚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限定性捐赠即根据校友的意愿,指定所捐款项的用途;非限定是捐款者不限定用途,国内高校多会将此类基金用在项目活动的内容,制定报告书告知捐款人。

  “校友捐赠是对母校的感情,学校对所有捐款都非常珍惜,会充分尊重捐赠校友的意见。”多所高校校友会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校友捐赠都有严格的财务制度,学校及相关政府机构每年都会对财务进行年审,以保证资金去向合理性。

   专家建议:可聘专业人才选择性投资

  校友捐赠到底有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均出台了“校友捐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接受捐赠的内容进行了概括。

  国内一重点高校校友会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高校校友基金管理办法基本大同小异。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管理办法为例,该校明确接受捐赠的内容包括:捐建建筑物;捐资资助专项事业发展;捐资设立校友基金以及奖学金、奖教金;捐赠图书资料和各类物资;捐献、捐建纪念性、标志性实物;对本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益的其他捐赠物品。

  另外,国内大多数高校管理办法中均写明,学校会定期向捐赠人通报受赠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按照捐赠人意愿和基金用途,严格管理和使用。有的高校还明确规定,捐赠人有权对捐赠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

  然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高校获得的社会捐款不断增加,但我国高校在捐款使用上还未普遍建立令人信服的规章制度。

  在高校捐赠资金管理委员会组织结构上,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多所国内重点委员会委员多由学校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担任。在别敦荣看来,这样的捐款管理组织结构缺乏专业性,也难形成公信力。由于缺乏专业基金管理人才,少有高校将捐款进行储蓄外的保本投资活动。

  别敦荣认为,我国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经营制度,走专业化管理之路,以达到最佳资金应用效果。他建议,国内高校在资金管理上可委托聘用专业资金管理人才,采用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方式,开展选择性投资,保证捐赠基金保值增值。

  在捐款透明度方面,别敦荣认为,在捐款不可完全透明的情况下,高校对捐款账目理应保持有限度的透明,捐款作为公共资金,有些捐款人或许不愿意扬名,但高校应向捐赠者明确用途,合理分配,根据捐赠人的意愿,把钱花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办学核心领域,促进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他建议,国内高校向国外大学学习、借鉴,理顺学校管理制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以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对校友成长的全面服务,来拓宽学校的办学资源,形成学校办学的良性循环,建立获取社会(校友)捐赠的长效机制。

  我国高校应尽快建立完善的捐款管理和经营制度,走专业化管理之路,以达到最佳资金应用效果。国内高校在资金管理上可委托聘用专业资金管理人才,采用专业化经营管理的方式,开展选择性投资,保证捐赠基金保值增值。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