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粮仓”如何“藏粮于地”

19.09.2016  19:34

  面对日益变瘦的黑土地,黑龙江加大土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减化肥、化学农药、化学除草剂,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万物土中生,有地斯有粮”,土地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曾经的黑土地“栽上柴禾也开花”,正面临土壤侵蚀问题。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开展土地整治,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实施“三减”行动,减少土壤污染,逐步实现“藏粮于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土地整治提高利用效率  

  黑龙江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东北平原上,天然黑土,肥沃如油。但近年来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条件制约收紧等正在侵蚀着黑土地,黑土耕作层有机质正在减少。为此,黑龙江把土地整治作为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提出了实施土地整治规模化建设的思路,实施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现代化土地整治示范项目。

  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万亩水稻示范基地,沿着田间砂石路,记者来到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只见水田建成大池子,田埂笔直一条线。而在前些年,水田小池子水渠多、池埂子多;秋天一下雨,坑洼不平的田间泥泞路,车进不去,粮拉不出来,只能等到冬天上冻之后,才能把粮运出来。

  富锦市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稻田基础设施的变化,得益于黑龙江省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该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原先一亩地就得一个池子,现在变成了标准化方块田,一公顷水田只需一个池子。

  池子大了,田埂少了,仅此一项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有效播种面积400亩,并且池子大了,便于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富锦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蔡元军说,田间道路的修缮,提高了农户生产运输的效率,降低了能耗,保证了农时。刘春算了一笔账,土地整治后平均每亩地降低油耗3升,节约成本15元,减少雇大车费200元。

  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大户盛军的400亩水田连成一片,长势喜人。而在前几年,盛军种植的地块,有四五亩水泡子,整个地块连不成片。

  2008年以来,前进农场完成土地整治项目3个,盛军种植地块的水泡子被填平,整个前进农场新增耕地8400亩。前进农场土地整治办公室负责人李智说,整治后实现了土地平整,水渠相通,道路相连,护林成网的目标。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孙恒说,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黑龙江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290亿元,整治土地规模达3405万亩,新增耕地176万亩,增地比例达到6%以上,是国家规定标准的2倍多,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水利工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黑龙江省还将土地整治与水利工程相结合。水利骨干工程修到哪里,土地整治田间配套工程建到哪里,实现土地整治与水利工程“一张图”规划,从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

  在黑龙江859农场第四管理区第十作业站,种粮大户熊立波正在查看秧苗生长情况,而在他的脚下两米深的地方是一条40米宽的暗渠。859农场党委书记孙鹏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将混凝土管暗埋,将占地40米宽的明渠回填成良田,实现了地上种水稻,地下是渠道,直接减少灌溉水损耗达15%。

  “通过将管道暗埋,我因此少减少44亩耕地,还减少了渗水损失和蒸发损失。”熊立波说。

  孙恒说,近三年来,在黑龙江省55个规模以上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分9个批次落实了以田间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治项目156个,建设总规模801万亩,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191万亩。

  在富锦市,实施了幸福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富锦市市长李源波说,自2011年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后,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达70%至80%以上。目前,富锦市节水灌溉面积达7.81万亩,年可节水413.35万立方米,节能71.05万度,增加粮食生产能力15.5亿公斤。“通过将土地整治和水利项目相结合,提高了项目区灌溉用水效率,有效减少农业灌溉水资源的浪费,努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整治不仅将项目区的农田全部建设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而且推动了土地集中适度规模经营,还增加农机整体装备,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夯实发展农业生产基础,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刘春、熊立波等种粮大户说,土地整治后“水通了、路通了、电通了、地多了、劲足了”。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测算,实施整治后的耕地亩均增产约200斤,2006年至2014年黑龙江全省通过土地整治增产粮食近74亿斤,仅此一项即增加农民种粮收入81.2亿元。

   实施“三减”推进“藏粮于地  

  盛军是建三江垦区胜利农场的职工,种了一辈子地的他今年承包了农场400多亩地,雇了十多个人帮忙插秧。“黑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必须好好善待。”盛军说,现在农场都在推广新型侧深施肥一体机的使用,最大特点就是在插秧的同时进行侧向深施颗粒复合肥,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施肥量,达到控肥增效、绿色种植的效果。

  “目前垦区大力进行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地力保护措施,加大耕地质量检测,不仅有效提升了土壤地力,还有效遏制了土壤质量下滑的趋势。”建三江垦区管理局副局长王旭光说。

  据了解,为保护黑土地,助力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推动由“大粮仓”变成绿色“大厨房”,近年来,黑龙江省深入推进农业减化肥、减化学农药、减化学除草剂的“三减”行动。

  在黑龙江省创业农场“三减”试验田,记者看到,展示板上显示着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与一般施肥的对比情况。创业农场农业科科长暴勇介绍,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减少了施肥量,实现了高产、节本、增效,减少了面源污染。

  “从去年秋季实测情况来看,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可实现每亩增产53.5公斤,增产8.7%,每亩增效160元。”暴勇说,侧深施肥避免了习惯性施肥造成的肥料蒸发、淋溶、排放的浪费,降低对水源等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土壤过度板结酸化,逐步实现“藏粮于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015年农业部提出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从今年起黑龙江省每个县(市、区)农业“三减”试验示范面积都要不少于10万亩,力争到2020年化肥亩均施用量减少1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与同等病虫害发生年份相比下降30%以上,除草剂用量减幅达到20%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黑龙江推进农业“三减”的技术创新。测土配方施肥、增加有机肥施用、改进农药施用方式、提高重大病虫监测预警能力、建立科学的耕作制度等手段都将被应用到“三减”的实践中。

   最严格耕地管理“责任状  

  走进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国土资源所的监控大厅,点击一下鼠标,每块耕地的庄稼长势、有无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看到。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耕地面积1100多万亩,耕地面积大,土地执法人员少。建三江国土资源局自2013年来,建设耕地保护执法监察高清监控系统,在管辖内的15个农场场部和重点管理区架设监控点,现已建成27个监控点。

  据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于传武介绍,该系统监控点的高清摄像机可以平面360度、上下90度地全方面旋转,可对监控点周围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该系统的应用增强了耕地保护的手段和动态巡查的效率。前进农场国土资源所所长杨树亮说,以往巡查农场周边耕地需要一两天时间,现在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仅数分钟就能完成。

  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局长周卫江说,通过这套系统,相当于为耕地保护安上“千里眼”,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行为的巡查能力。仅去年,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利用这套系统就共发现违法线索20余起,包括违法取土、建设板房等,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或拆除。

  此外,政府一把手还年年签订责任状,明确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刚性任务。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调研员于洪凤说,黑龙江是农业省份,一些基层干部着急眼前的发展,认为“种企业”比“种粮食”更合算,往往急功近利、不求长远。为转变认识,自2009年开始,黑龙江省政府每年与各地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