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生活大讲堂》古琴讲座让风雅照进现代生活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令观众耳目一新 王巍/摄
10月18日14时,由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品质生活大讲堂》准时开讲,能容纳三百余人的讲堂现场琴音袅袅,嘉宾云集。由广陵派古琴第十二代古琴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制作传承人张金桥带来的古琴艺术赏鉴第二讲———《琴乐赏析、古琴制作与收藏》,吸引了许多文化界人士和爱乐人到场。
张金桥以一曲古琴名曲《流水》拉开了讲座序幕,从潺潺小溪到万壑奔流,从云水奔腾至风烟俱寂,观众眼前的景色随着琴声的流动而变换,犹如身临其境。
2010年,宋徽宗御制古琴“松石间意”,在北京保利“秋拍”中,以1. 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乐器的拍卖纪录。历史上最贵的十床古琴,至今还在拍卖中续写着它们的“神话”。
为什么一张历史悠久的老琴会价值连城?张金桥说,首先,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属于工艺复杂的手工乐器,其间有一百多道工序,制作一张琴往往需要耗时两三年之久。早在唐朝时期,著名的雷氏家族做的琴已经是价值不菲了。可谓一琴难求,价值连城。而唐代的琴到了宋代,有很多琴就消失了,宋代的琴能够留下来的也是寥寥无几。这些老琴几经战乱、损毁、丢失和陪葬,好不容易到了现代,文革时期又遭厄运,当真是所剩无几了。其次,传世老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他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因为他一直在皇族和文人墨客中间流传。文人墨客一旦得到一张稀世名琴,一定是爱不释手,所以题诗作赋、题跋盖印的事是常有的。
讲座中,张老师现场演奏了多首古琴名曲。他一边弹奏、一边为观众讲解“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名曲《酒狂》,听来妙趣横生。他与夫人高笑梅分别弹奏的古琴传统大操《潇湘水云》《广陵散》和《樵歌》,刚柔并济,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由张金桥打谱、德韵古琴馆师生现场演奏的古琴新曲《佳人曲》,首次尝试加入箫、吉他和人声,与古琴共同演绎传统风雅与现代生活的对话,受到了现场观众的追捧,将整场讲座与演出推向了高潮。应邀参与演出的音乐人、吉他手刘洋说,我觉得这样的尝试非常可贵,可以带给大家全新的、富有个性色彩的音乐语言。虽然我学的是西方音乐,但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希望东西方的音乐可以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打造无国界的音乐语言,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带来更广泛的知音。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张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让观众意犹未尽,大家纷纷涌到台前,近距离感受古琴的风雅,并索取张老师特别为本次《品质生活大讲堂》读者准备的古琴CD。
□记者杨宁舒/文
编辑:谢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