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每一天都是哈工大人的“学雷锋纪念日”
哈工大报讯(商艳凯/文 商艳凯 黄聪 饶裕/图)“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雷锋精神落地生根”“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传承雷锋精神的嘱托。无论是每年的3月5日,还是一年中的365天,在哈工大校园,每一天都是“学雷锋纪念日”。可以说,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早已成为哈工大学子的一种自觉追求,一代又一代哈工大人志愿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涌现出了一大批学雷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在传承雷锋精神的点滴行动中成长成才,影响并带动更多人投身到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中。
传承:雷锋精神的“火种”不灭
有这样一大批学雷锋的集体,他们从成立之日起,就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去奉献和服务社会,践行雷锋精神的脚步多年来从未停歇。团队的成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团队的精神“火种”却始终不灭。
“碧水”志愿者协会的前身是2005年松花江硝基苯污染事件中涌现的一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现在已是市政工程系教授的梁恒便是当时40多名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将近两周的时间里,他和志愿者们一起协助专家团队开展了污染防治和应急供水等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虽然那时的工作要比在实验室辛苦得的多,但能够用所学知识为社会、为老百姓做点事情很值得。”在梁恒教授看来,雷锋精神就是一种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精神。
“碧水”志愿者协会成立12年来,始终以“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还祖国以和谐环境、碧水蓝天”为团队理念,针对校园及社会热点,结合“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累计开展环保宣传活动265次,辐射3省7市共计4.1万余人。2016年,协会荣获“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称号。
徐飞宇是“碧水”志愿者协会现在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志愿者。他说,刚开始做志愿服务是丰富一下自己的大学经历,后来慢慢明白,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通过做志愿服务可以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有价值、有意义。在徐飞宇眼中,雷锋精神就是思他人所需、急他人所想。
“阳光V计划”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是一支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宗旨的志愿服务团队。现在参加工作4年的李晓倩是“阳光V计划”第一批支教志愿者中的一员。回想当年的支教经历,她深有感触:“支教教会我的是,学会分享、乐于分享的人经常会收获更多。支教对我而言远非一种经历、一段回忆,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还号召更多的学弟学妹加入到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一人之力很小远不能改变什么,但聚沙成塔,让我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阳光V计划”志愿服务队成立8年来,开展了课程支教、关爱行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设立了多项奖励基金资助农民工子女,并面向社会向爱心团体与企业募捐,曾获团中央首届“集善之家”项目资助,入选黑龙江省关爱农民工子女优秀示范项目,先后荣获2015年度“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奖、2016年度“省十大志愿服务团体”等称号。
谈到参加志愿服务的收获,“阳光V计划”志愿服务队新成员、志愿者代表余丹敏说:“如果把孩子们比作一滴滴水,那么这股清流也让我们这些支教老师内心更加澄澈;如果把孩子们比作一粒粒沙,那么这片沙海也帮我们打磨出内心的平和与脚下的坚定。一步步走来,我们参与其中的每个人也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在哈工大校园,在我们身边,像“碧水”志愿者协会、“阳光V计划”志愿服务队这样的志愿服务团队和学雷锋集体还有很多很多——
成立于1989年的机电学院“学雷锋小组”以“学雷锋精神,树道德风范,做时代精英”为宗旨,将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体现在一件件小事上——常年坚持照顾退休老教师唐振光教授,料理老人的生活起居,并帮助做家务;平时坚持义务打扫教室,即使是大四毕业在即忙着处理离校前的各项事宜时也不忘为即将召开的学校运动会清理操场……28年来,“学雷锋小组”的流动红旗从创立班8911班一届届传递到1508504班。
成立于1998年的理学院爱心社,坚守着“用自己的行动关爱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力量实现更多人的梦想”的大情怀,从1999年起坚持与哈尔滨市道里区残联共同开展爱心助残活动,志愿者以接力形式每周轮流帮扶一个残疾人家庭子女。截至目前,理学院爱心社累计帮扶残疾人家庭521户,65个党支部、204个团支部、4900余人、100%的本科生参与其中,志愿服务累计时间超过5.2万小时,曾荣获2014年度“省大学生道德模范群体”称号。
经管学院“柳垭花开”助学团队成立于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期间,以号召校内师生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为主要目标,先后资助四川柳垭小学、云南宁蒗第一中学、马家沟小学等学校的农民工子女,累计捐款3万余元。从2012年起,团队每星期对哈尔滨宝赢幼儿园进行课后志愿辅导,累计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志愿服务时长1万余小时,连续两年获得校“十佳社团”称号,并荣获2016年度“省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
……
创新:学雷锋也要“因时而进”
面对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化和师生的变化,有一个问题摆在每个人面前:今天,我们要如何学雷锋?我校学子用行动给出了回答——学雷锋的形式不仅要多样化,更要因时而进。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雷锋主题教育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校团委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 践行核心价值观”先进事迹报告会,8个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与现场学子分享了各自的学雷锋故事;我校第15届研究生支教团在学苑楼前举行了“情系山区,爱满工大——为山区孩子圆心愿捐助”活动,号召更多师生奉献爱心,帮助山区孩子实现微小的心愿和目标;“曲拥措姆”志愿服务工作室组织志愿者和少数民族学生共同走进黑龙江广通达敬老院,为老人送去温暖,与老人一起联欢,诠释了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航天学院组织志愿者走上街头,化身“交警”,以实际行动号召市民“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电信学院组织党员发起“保护母亲河”行动,用在松花江畔拾捡垃圾的实际行动宣传环保理念;材料学院“爱心小屋”团队前往黑龙江省博物馆爱心献血屋,发放献血宣传单500份、服务献血志愿者60余人;电气学院组织志愿者走进新桥小学,为小学生传授和普及科创知识,同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计算机学院“夕阳e时代”志愿者为离退休教职工讲解手机、电脑软件的使用;化工与化学学院将学雷锋与“做合格党员”紧密结合,组织开展了雷锋精神专题学习暨“十个一”工程党员公开承诺答辩活动;基础学部通过放映雷锋纪录片、发放学雷锋倡议书等方式,在大一新生中间营造起“学雷锋精神 做当代雷锋”的良好氛围。
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学雷锋方式,我校学子还将志愿服务、学雷锋与互联网+、新媒体平台这些“95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起来,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3月3日下午,一堂生动活泼的英语课在活动中心524举行。志愿者吴宇思琦一会拿起彩笔,一会拿起各式水果,通过摄像头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孩子们讲解各种色彩和各种水果的英语单词拼读。另一边的教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这是我校志愿者首次尝试开展“互联网+支教”活动,支教的对象是我校定点帮扶的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的孩子们。为给当地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知识,2月26日,校团委面向全校师生招募“助力金秀•圆梦中国”志愿讲师团,目前已招募志愿者80余名。除讲授英语外,他们还将讲授机器人、航天等科普知识以及古诗词欣赏、阅读、音乐等素质类课程,并定期举行成长励志先进事迹分享讲座。
“慕其名,扎实肯干似颗钉;观其行,舍己为民身廉明;品其志,生于此地卫此地。”“雷锋同志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以对党、对人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我愿做雷锋一样的人,在祖国建设的路上贡献一份力量。”在外国语学院举行的“踏破冰霜闻惊‘雷’,笑看繁花面春‘锋’”——颂雷锋精神短篇诗歌大赛中,参赛者在精美的卡片和学院的微信公众号中留下这样的话。
为弘扬雷锋精神,营造健康向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校园气氛,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线上线下同时发起了学雷锋主题活动。活动现场,学子们不畏寒风,以诗歌缅怀雷锋同志,赞美雷锋精神。活动的微信公众号更是收到了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年级学子的投稿,大家纷纷用文字表达心中对雷锋的敬意。
先进事迹报告会吸引学子倾听
学子走上街头化身“交警”
流动的图书馆
“小老师”教老教授玩转手机
有趣的远程课堂
学子以诗表达对雷锋同志的敬意
光荣的“志愿服务证”